本报记者 刘钊
7月1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的公告》,将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从130万元(不含增值税)降至90万元(不含增值税),该政策于7月20日正式执行。这一调整使得更多超豪华车型被纳入征税范围。
记者日前多方走访了解到,在上述政策落地前,超豪华车市场出现短暂购买热潮。上海某超豪华汽车经销门店销售人员透露:“平时19点下班,那两天加班到20点以后,客户都想赶在7月20日前开票,我一天就卖了4台车。”其提到,7月18日单店订车量达日常的3倍,部分门店甚至连展车也售罄。而7月20日新规执行后,门店客流量迅速恢复常态。
面对这一政策变化,部分车企也宣布推出“兜底”方案,构筑缓冲期。“随着政策落地,超豪华小汽车市场正进入新的平衡期。车企的‘兜底’政策不会持久,之后终端价格将逐步反映消费税成本。对于超豪华小汽车消费者而言,短期内赶搭‘缓冲期’末班车仍是优选;而对于行业而言,此次政策调整或将成为加速超豪华小汽车市场结构升级的‘催化剂’。”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表示。
计税规则更趋严谨
根据现行政策,汽车增值税属于流转税,在销售环节由经销商缴纳。而车辆购置税属于财产税,在办理车辆登记时由车主缴纳。由于国内车辆指导价普遍包含增值税(税率13%),而90万元的消费税起征点不含增值税,这意味着真正需要缴纳消费税的,是售价(开票价)达到101.7万元以上的车型。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零售价格在101.7万元以上的超豪华车累计销售3.7万辆,同比下滑49%。其中传统燃油车是绝对主力,销售3.3万辆,占比近90%。市场份额方面,奔驰以48%的占比居首,上半年销售1.6万辆;路虎紧随其后,占23%份额,销量达8500辆;保时捷、雷克萨斯、宾利分别占18%、8%和3%,销量为6800辆、3000辆和1100辆。由此可见,超豪华小汽车市场仍高度依赖传统燃油车型,头部品牌将直接承受政策调整带来的压力。
此次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调整,意味着多款热门豪车的购车成本或显著增加。以上海地区路虎经销商提供的数据为例,揽胜盛世标准轴距版含税价上涨13万元,长轴距版上涨15万元。保时捷卡宴高配车型、迈巴赫S480等车型,新增消费税均在10万元至15万元区间。即便是丰田埃尔法这样的高端MPV,其2025款尊贵黄金版因含税价超过101.7万元,较2024款同款车型(未达起征点)的总购车成本(含加价)差距扩大至10万元以上。
同时,计税规则的细化也进一步强化了政策效力。新规明确,零售环节销售额包括“精品、配饰、服务费等所有与购车相关的价款”。这堵住了此前部分车企通过拆分发票、低开发票避税的漏洞。
市场洗牌或加速
政策的调整反映出车市格局的深刻变化。往前追溯,2016年设定130万元计税门槛,彼时的超豪华小汽车实际成交价普遍较高,目前超豪华车型成交价有所下降,原计税门槛已难以覆盖。同时,新能源超豪华小汽车此前因政策因素长期免税,与同价位燃油车的双重税负形成不公平竞争。新规通过“单环节征税”与“双环节征税”的差异化设计,既保留新能源车的环保优势,又平衡了税赋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对二手车市场释放利好。政策明确二手超豪华车交易免征消费税,此前部分地区对高价二手车重复征税的问题得以解决。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激活二手超豪华车流通性,预计下半年该区间二手车交易量将大幅增长。
对于政策的长期影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超豪华小汽车占整体车市的比例很小,政策对普通消费者无影响,更多是为适应市场价格变化、维护税基稳定。
事实上,面对这一政策变化,部分车企也宣布推出“兜底”方案,构筑缓冲期。捷豹路虎发布的公告显示,7月20日至7月31日期间,消费者购买指定车型并开具发票,新增的裸车相关消费税由车企全额承担。以路虎揽胜盛世版为例,消费者在此期间购车可节省13万元—15万元。此外,梅赛德斯-奔驰经销商发布的公告称,8月31日前购买梅赛德斯-迈巴赫S级轿车、GLS SUV指定车型,可享限时尊享价、税改价不改,经销商全额承担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车企的应对策略折射出超豪华小汽车市场的竞争压力,政策调整可能加速市场洗牌。捷豹路虎等车企的“兜底”政策,既是为稳住市场份额,也是应对自主品牌冲击的防御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