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行业 > 正文

比亚迪发布智能化战略 加速“智驾平权”到来

2025-02-11 12:10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昱丞

    2月10日晚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在深圳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宣布,比亚迪全系车型都将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首批21款车型稍后上市。

    “目前,智驾普及的最大阻碍是高昂的价格,大部分消费者没有机会接触智驾。比亚迪将通过全民智驾战略,加速智驾普及,实现高阶智驾全覆盖。”王传福表示,2025年将成为全民智驾元年,未来2—3年高阶智驾必不可少,没有高阶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

    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

    三大底气加持

    王传福在发布会上透露,比亚迪全系车型将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包括10万元以下、10万—20万元级及20万元以上车型,如汉、唐、宋、海豹、海狮、海豚、海鸥等各个车系/车型,10万元级以上全系标配,10万元级以下多数搭载。

    一直以来,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方面有着较为坚定的认知。早在2018年,王传福就提出判断称,如果说电动化是汽车变革的上半场,那么下半场将是以智能化和网联化为重点的激烈角逐。

    2024年初,比亚迪发布整车智能战略,整车智能通过璇玑智能化架构,实现了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高效融合,同时公司宣布将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元,沿着整车智能的技术路线,引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

    在过去的2024年,比亚迪智能化进展加速推进。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4月份,比亚迪代客泊车功能上线;5月份深圳开放无图城市领航;6月份全国开放无图高快领航;10月份7城开放无图城市领航;11月份19省市开放无图城市领航;12月份比亚迪“天神之眼”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通无图城市领航功能,首发高端车型搭载。

    在王传福看来,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来自三大底气: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全球最大的研发工程师团队,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

    以研发工程师团队为例,王传福在发布会上透露,公司智能驾驶领域团队已有5000多人。

    2024年全年,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26%,蝉联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据比亚迪官微,比亚迪智能驾驶车型搭载已突破400万辆,位居中国第一,具有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

    在大体量的加持下,比亚迪智能化战略被普遍认为将为整个智能驾驶供应链带来利好。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智驾平权”将对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它将加速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推动汽车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同时也将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生积极影响,如传感器供应商、芯片制造商等将受益于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而迎来更多商机。

    加速向下渗透

    “智驾平权”时代到来

    不仅仅是比亚迪,近来多家汽车厂商公布了进一步的智能化战略布局,智能驾驶加速向下渗透。

    2月9日晚,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对外公布了“北斗天枢2.0”计划的智能化战略。按照计划,从2025年起,长安汽车将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在智驾维度,2026年天枢智驾将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并在2028年进一步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也宣布,将于今年3月初对外发布重磅AI智能化战略,公司将成为智能汽车AI科技的引领者。

    华西证券认为,智能驾驶正逐步迎来技术、用户接受度和商业模式的三重拐点。展望2025年,智驾技术进步有望降低智驾硬件门槛,将智驾应用在20万元以内的主流市场中,以小鹏汽车有限公司和比亚迪为首的车企有望通过平价智能化,在2025年形成差异化优势,并获得销量的提升。

    “随着传感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在不断提升,同时其成本也在逐步下降,使得更多车型能够搭载这一技术。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经济实惠的车型中,这种需求更为显著。因此,新能源汽车智驾系统向更低价位车型的渗透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袁帅认为。

(编辑 张明富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