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正
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科技赋能的大背景下,“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方向正在成为行业共识,同时,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智能网联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了市场各方的重点关注。9月27日,2020汽车资本论坛在京召开。中国汽车企业巨头、中国互联网汽车巨头、中国自动驾驶技术领军者们齐聚一堂,以“万亿级车联网市场,谁主沉浮?”为主题,围绕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车联万物的投资机会、车联网的发展未来等议题展开讨论。
在圆桌论坛环节,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钢针对“车联万物,投资机会在哪”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李钢认为,从全球层面来讲,现在正处于一场百年不遇的大变革,即“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核心就是数字化,它会将我们的物理世界方方面面都可转化为数字。现在的汽车行业已经深深融入到了这个大变革当中,由于它即面向私人也面向商务,因此,汽车首当其冲的处于变革的风口之中。如何推进数字化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是融入这场变革最核心的问题。
据李刚介绍,以汽车的配套体系为例,传统的汽车是机械式的架构,电子产品也是呈碎片式的嵌入在部件之中,配套体系是线性的,通常OEM主要与一级供应商发生联系。而随着数字化的推进,数字汽车将要求车中所有零件乃至车外的信息直接与车载中心大脑联络,汽车配套体系将会变成面性的,意味着OEM甚至零部件企业之间将相互直接发生关系。
“因为所有的配套零部件都是和数字化相关的,不管它是感知系统,还是执行系统。而主机厂掌控的决策系统(即中心大脑),必须要和所有的感知系统、执行系统都发生直接关系,首先他们之间要用数学模型进行匹配,进行性能对接,然后才能进入实物零件进行可靠性对接。这样就导致了整个未来配套体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李钢进一步表示,这种变化已经在特斯拉身上发生了,即每个配套企业都提供数字模型,在数字上先打通,而非物理零件上。
在谈及汽车软件系统的变革问题时,李钢认为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来看。
第一个层次是底层操作系统(以下简称“OS”)。他认为,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车用的底层OS,就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PC操作系统行不通,安卓系统应运而生一样,数字汽车也需要打造一个汽车底层OS,可以预见,未来会发展为全域OS支撑,不但是整车还要支撑整个智能交通体系,甚至还要支撑智慧城市,同时需要与整个云端相通,这个OS体系将会非常复杂。
第二个层次更多的是围绕着车载决策系统而展开的,这块业务也是目前OEM、一级供应商、ICT巨头争夺的主战场。现在业内已形成的共识是“软件定义汽车”,但我要强调的是“数据定义软件”。汽车未来在很多性能上的变化,将是源于软件的支撑并可快速的更新迭代。但究其背后的逻辑是,由于可通过实时在线的移动互联收集数据,再通过智能算法找出需要的数据,为软件的迭代提供养分。所以,数字化核心是数据的收集整理、融合计算和有效应用。
此外,对于车联网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李钢认为,要分成车端、路端、云端三个方面来分析。
车端,零部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电池、半导体芯片、传感器、软件等,以前的车没有或很少处于配角地位,未来将占到整个车的价值链50%以上。其他的零部件,比如转向、制动、空调等要向电转向、制动和空调转型,还有一些零部件要进行电子化升级,当然还有一些零部件包括发动机、三元催化等走向退出。需要强调的是,所有零部件都要和中心大脑直接打通,这些将为未来通信网络的变革带来很大的挑战。
路端,在车联网领域,5G只是因素之一,其他因素还包括地图、导航、3D建模等等,都是可以关注的投资领域。
云端,即大数据体系,这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网络安全问题,现在大数据领域应该比芯片更要受到关注,因为智能社会没有大数据支撑是寸步难行。
(编辑 张伟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