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TMT频道 > TMT行业 > 正文

淘宝升级规则治理恶意店群 护航平台良性生态

2025-03-11 17:34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梁傲男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平台淘宝再度升级平台规则治理恶意店群,保护优质商家及消费者权益,护航平台良性生态。

    3月10日,淘宝官方规则网站显示,《淘宝网开店规范》《淘宝网市场管理与违规处理规范》《淘宝网关于无货源店铺实施细则》等平台规则的调整近日正式生效。

    重拳治理恶意店群

    近年来,电商行业竞争态势不断变化,出现了一类恶意店群商家,他们通过冒用、套用他人身份或主体信息,控制数百甚至上千家店铺,并采用重复铺货、抢占流量等不正当手段,与合规经营的商家争夺生意,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记者了解到,恶意店群商家具有明显的“卖高发低、无货无售后”等特点。具体而言,他们可能将原价50元的商品标价100元甚至300元出售。出单后,他们便利用消费者的收货地址到“源商家”处下单发货。一旦遇到退货退款等情况,他们便将商品原路退回给“源商家”,以此逃避责任。

    于合规商家而言,这种恶意行为带来了诸多困扰。商家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和推广成本打造的爆款商品,不仅被恶意店群无成本地挣取差价,更因恶意店群商家的无售后服务等问题导致口碑受损,对商家的长期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

    而消费者方面,他们可能花费数倍于原价的价格购买到与“源商家”相同的商品。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有恶意店群商家常选择低价供应商发货,导致消费者收到的商品质量低劣、货不对版。

    记者查询黑猫投诉平台数据发现,恶意店群商家涉及的投诉不仅限于虚假发货、商品劣质等方面,消费者信息泄露的问题也屡见不鲜。这种行为极易引发电信网络诈骗,给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淘宝采取多种措施对恶意店群进行治理,通过升级店铺人脸识别系统、严控发品数量、拦截第三方恶意铺货软件等手段,从源头进行阻断。同时,平台还推出了《无货源商家合规经营指南》,引导商家积极转型,走向规范经营。

    “只有规范经营才是长久发展之道。”一位资深电商行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淘宝下重拳治理恶意店群,旨在鼓励和保护优质商家,特别是中小商家在平台上实现公平竞争和持续发展。

    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3月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介绍,今年将着力优化监管方式和手段,大力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针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造成商户款货两空的突出问题,将督促平台明确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情形;针对平台实施“自动跟价”“全网最低价”规则等突出问题,将督促平台规范促销行为。

    当前,淘宝正将平台治理作为重中之重。2025年初,淘宝天猫围绕优化平台规则、强化惠商政策、深化诚信体系三大方面,集中公布了今年的12项惠商举措,帮助商家降低成本负担,创造生意增量,全面提升营商环境。

    在优化平台规则方面,淘宝天猫将在2025年试点“退货宝”服务,并新增价格设错保障机制,针对价格、优惠错设或误设行为,支持订单解除,并对消费者实施小额补偿。此外,针对纠纷处理中的突出问题,淘宝天猫将进一步明确各行业标准及纠纷处理指引,提高纠纷处理效率。

    在惠商政策方面,淘宝天猫将在2025年投入超百亿元促进商家生意增长。阿里妈妈也推出了新客礼包、成交保障等扶持政策,惠及超过300万商家。同时,对搜索、推荐、流量机制进行升级,优化“人群和商品”匹配,确保好商品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流量曝光。

    3月3日,淘宝针对服饰行业再度发布2025年新战略,包括扶持原创商家、支持品质商品、为商家降本增效,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淘宝方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针对行业内存在的盗款、仿款、抄袭等问题,淘宝将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风格趋势、运营独立频道等方式,加大对原创商家的支持力度,保障商家知识产权安全。

    “展望2025年,电商行业的反‘内卷’和价值回归将成为主旋律。”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北京百联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庄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淘宝天猫宣布的12条惠商举措中,反“内卷”并保护商家权益占据了重要分量。淘宝的集中出手,意味着2025年电商价值回归之战已经打响。

    庄帅进一步表示,电商的真正价值在于电商平台通过差异化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优势品类和技术投入,与优质商家携手,共同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建立良性竞争的生态体系。“只有真正惠商,才能最终惠民”。

    在业内人士看来,淘宝在2025年正继续扛起反“内卷”的大旗,进一步推动电商行业的价值回归,全面提升电商行业的营商环境,相信其他电商平台也将陆续跟进。

(编辑 乔川川)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