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本报记者 张敏 见习记者 熊悦
“发展清洁能源的过程中,储能是核心。未来大规模的储能建设,没有一种技术路径可以全部解决,而应该是多维度、多技术路径的整合。”在近期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长兴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斌如此说道。
吴建斌表示,相比于传统的抽水蓄能、蓄热蓄冷等,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具有分布灵活、可复制性强等优势。当前,电化学储能的各种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向市场推广的过程中主要看5个维度,即原始造价、安装运维成本、循环寿命、回收残值、新旧混用。如果从这5个维度来看,“铅碳类电池能够真正形成闭环。”基本上100%的原材料可回收,残值可以达到将近75%,经济效益较佳。
在“GWh级时代”,锂电池占主要地位。但进入到“TWh级时代”,铅碳类电池将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未来以清洁能源为核心,电网将倒过来辅助清洁能源系统,而非清洁能源系统修修补补,来满足电网的要求。”吴建斌认为。
(编辑 李波)
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 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等被“置顶”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全国多地在蛇年首个工作……[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