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晓一
“A+H”上市热潮持续涌动。
9月3日,A股上市公司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议案。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8月份至今,已有近30家A股公司披露赴港上市进展。其中,行业龙头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宏科技”)等均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政策端鼓励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简化A股上市公司的申请上市程序,以及港股市场更理想的估值、更佳的市场流动性及资金承接能力,均为我国香港新股市场注入了动力。”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南区上市业务合伙人彭金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覆盖多个行业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筹划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覆盖半导体、机械、医药、食品、传媒等多个行业。其中,半导体行业公司数量最多,成为赴港上市“主力军”,同时,医药、新能源、互联网营销等新领域企业也崭露头角。
半导体产业由于投入大、周期长,需要大量资金持续“输血”以支撑研发、扩产等环节。而港股市场汇聚全球资本,能为半导体企业提供广阔融资渠道与长期稳定资金,且港股平台有利于企业国际化战略推进,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8月29日,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显示,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多元化公司融资渠道,吸引并集聚优秀的研发与管理人才,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拟申请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8月25日,新能源材料企业格林美公告显示,董事会同意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此举旨在满足公司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
全球消费品牌数字化管理公司广州若羽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若羽臣”)也在冲刺港股IPO。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自有品牌、品牌管理、代运营三大业务板块,自有品牌业务占比逐年提高,赴港上市或将成为其自有品牌开拓全球市场的有利契机。若羽臣公告提到,此次拟发行H股并赴港上市,旨在进一步提高公司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增强境外融资能力,符合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及运营需要。
锚定全球市场
内地企业持续“走出去”,是其选择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A+H”双轨模式正成为中国企业叩开国际资本市场大门、加速国际化发展的高效途径。
“H股上市不仅是融资工具的升级,更是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落子。”若羽臣相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政策红利、国际资本整合、资本运作灵活性等多重优势的叠加,公司可以更好地拓宽国际视野、对接和整合全球资源,在品牌“出海”、供应链全球化等方面建立长期竞争力。同时,借助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平台,公司还能获得全球媒体和投资者的关注,提升国际形象和品牌认知度。
8月20日,PCB(印制电路板)龙头胜宏科技向港交所递表。公司方面表示,此次寻求在港上市,旨在支持公司高端产能扩张、智能化升级、AI算力及其他前沿PCB技术研发,帮助公司实现全球快速扩张的需求,提升公司的海外交付能力和对国际客户的服务深度,适应全球科技行业供应链变革趋势,进一步巩固公司优势、夯实行业龙头地位。
“当前越来越多A股上市公司正积极利用中国香港这一国际融资平台,拓展全球资本、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出海’战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南区上市业务合伙人周芷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科企专线”等政策新措施落地,将有更多生物科技及特专科技企业赴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