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俊
8月18日,百度联合央视新闻举办“百度世界2021”大会,全景呈现AI赋能千行百业和百姓生活。作为这些AI应用背后的支撑力量,百度大脑升级至7.0,依托百度智能云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第二代百度昆仑AI芯片“昆仑芯2”也宣布量产。
百度CTO王海峰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AI技术越来越复杂,融合创新正在成为新常态。百度大脑7.0的“融合创新”包括知识与深度学习融合、跨模态多技术融合、技术与场景融合、软硬一体融合四重创新。
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需要解决应用场景的痛点问题。王海峰介绍,百度智能云在水务、电力、城市管理、制造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都是AI技术深入到实际应用场景中,融合创新取得的成果。此外,大会现场采用的AI同传系统也是通过机器翻译技术、语音技术与同声传译场景的融合创新,实现了高质量、低延迟的同传效果。
硬件设计与软件算法融合,能让应用的性能和效果加倍提升。会上,百度宣布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百度昆仑AI芯片——昆仑芯2实现量产。昆仑芯2采用7nm制程,搭载自研的第二代XPU架构,相比一代性能提升2-3倍,适用云、端、边等多场景,可应用于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工业等领域,还将赋能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生物计算、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等更广泛空间。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昆仑AI芯片针对语音、自然语言处理、图像等AI技术专门优化,支持飞桨等深度学习框架,使得AI模型计算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持续融合创新的AI技术越来越复杂,应用AI技术却越来越简单。这主要得益于百度大脑的核心基座——百度飞桨。百度自研的飞桨产业级深度学习开源开放平台基于产业的实际需求,提供了丰富的工具,从基础的核心框架、模型库,到开发套件、工具组件等等,帮助开发者快速、高效地使用AI技术,同时,联合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培养AI人才。
“门槛的大幅降低,使得开发者不需要学习人工智能理论,不需要从头编写人工智能的算法代码,即可高效进行技术和应用创新,加快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多样化和规模化。”王海峰表示。目前,飞桨平台已汇聚来自各行各业的360多万开发者,已经开发了40万个AI模型,累计服务了13万企事业单位。
但AI的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为产学结合培养更多AI人才,百度宣布成立“百度松果学堂”。松果学堂将长期通过提供课程、竞赛、实训等各种资源,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获取AI知识,学习AI技术。
王海峰表示,人才培养是一件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我们希望通过百度松果学堂为我国AI人才培养做出一点贡献。”
(编辑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