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于琦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AI语音技术正在积极探索各种落地场景。“比如智能车载,与金融行业、教育行业以及新闻出版行业的结合等。”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在9月4日-9日举办的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上,多家人工智能企业携AI语音类新品亮相,展示了人工智能带来的“黑科技”,如AI虚拟主播、智能学习机等。
出门问问与光明日报共同打造的AI虚拟主播“小明”格外受关注。据悉,“小明”可以理解语音的内容并形成口唇动作、面部表情、肢体姿态,最终以新闻主播的形象呈现在屏幕当中。
“AI虚拟主播在应用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新基建》作者盘和林看来,“除了应用在新闻行业以外,AI虚拟主播还可以应用在云办公方面。比如子公司或者下游公司参与集团公司的重要会议,一些跨区域、跨国界的商业会谈也可以通过AI虚拟形象的方式实现‘面对面’交流。”
探索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近两年来,以智能语音为主的人工智能公司已经陆续推出AI虚拟主播产品,出门问问在服贸会期间也推出了魔音系列新品“魔影主播”与“魔音工坊”。
在“魔音工坊”软件内粘贴一篇文字版的新闻报道,在几分钟内就能将其转化为音频,音频呈现效果并不仅是单纯的AI文字复述,还能选择多人发音、控制语速,可以精准地识别多音字。出门问问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魔音工坊”的汉字发音准确率可以达到100%。
“一方面,我们可以个性化定制声音模型,定制周期短,仅需要一周时间;另一方面,系统编辑过程是可控的,能够快速纠错,从而保证成品的专业性。”在谈及技术的差异化优势时,出门问问高级技术总监叶顺平如是说。
而“魔影主播”则是可以将文字内容转换为视频播报的形式。在李志飞看来,媒体不仅可以融合,更可以相互转化,而AI就是实现这个转化的工具。通过AI技术,传统媒体也可以变为新媒体。
“不过目前的虚拟主播并没有完全脱离人,更多的依然依赖于现有的新闻储备,实际上仍然是人的替代品。”盘和林认为,“如果未来能够实现基于现有案例和新闻,依据不同的媒介而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和信息处理方式,那么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应用。”
李志飞直言,希望能够充分运用语音AI技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实现传统媒体向智媒体转型的技术升级。
除了赋能新闻产业,在AI语音的落地场景上,出门问问也正探索与其他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工商银行浙江分行为例,信用卡业务每天需外呼近万通电话进行身份核查,我们的‘问侦’系统上线后,打通了银行内部的呼叫中心及业务系统,目前可通过机器人直接处理的业务比例达到50%左右。”李志飞告诉记者,这个项目近期还入选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科技金融“监管沙盒”试点项目。
此外,AI语音在教育行业的渗透上,也可能会做进一步的融合。“很多老师在线上授课时是不擅长面对摄像头的,如果可以通过AI虚拟主播的方式,就可以把优质的老师做成个人IP主播,在课堂上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叶顺平说道。
与行业深度融合提升效率
AI语音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使得企业和个人的效率大幅提升。
“从行业来看,一方面,通过AI技术可以实现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提升行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AI语音有助于行业的转型升级,通过AI语音,智能金融、在线教育等都实现了质的突破,私人理财顾问、专属教师答疑都开始成为现实。”盘和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以出门问问推出的“问言”系统为例,其在疫情中的表现正印证了AI语音的效能。
据李志飞介绍,这款智能客服产品自2019年开始就陆续在部分市政公共服务机构及企业上线运行。疫情期间,公司与疫情一线的东湖高新区合作,定制开通了“光谷便民热线”,为北京的多所高校、街道提供了“小问防疫语音机器人”等智能客服系统,“帮助防疫人员完成人员排查、信息归集、服务对接等工作,在拓宽应急服务渠道的同时,大大缓解了基层防疫人力不足的压力,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风险。”李志飞说道。
现阶段,AI的发展更着重场景应用的探索,并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化发展。李志飞表示,“公司在持续做出具备创新功能的软硬结合产品之外,也正在开拓更多渠道来实现业务增长,去做用户能够感知的、具备使用价值的产品功能。”他透露,“2020年我们将会在ToC软件领域更多发力,将‘小问秘书’等创新产品推向大众消费者,提供革新式的生活体验。”
“智能化”“科技范”,是记者在使用出门问问产品时的最大感受。“AI语音让周边服务和设施仿佛都具有了人情味,显著提升了人们的体验感。”盘和林举例称,“比如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控心率等健康信息,在身体出现问题时及时提醒,并且反馈到上一级的数据中心或者传送给医生,从而让使用者可以得到及时处理。比如金融服务,AI语音可以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金融管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投资意向提供差异化的投资服务,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也让人们的投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在盘和林看来,智能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既是技术发展的目的,也是产业演进的结果。他指出,“AI语音等技术将会更多地被实体企业所应用,实现智能管理、智能控制等功能,这也注定了AI语音相关企业未来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ReportLinker的预测,全球智能语音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7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15亿美元。“公司在人工智能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有着深厚积累与大量实践案例,我们将会抓住机遇,加速未来智慧出行等领域的变革。”李志飞说道。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