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洁
8月24日,人工智能企业银河水滴透露,4月份以来,武汉黄陂警方开始规模化部署步态识别互联系统,在嫌疑人面部被明显遮挡的情况下,步态识别技术成功协助当地警方接连侦破溺水死亡、盗窃等多起案件。
步态识别技术的实用性及可靠性得到有效验证,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其远距离、非受控、全视角、抗伪装等特性更是优势尽显。此外,这也是步态识别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开始规模化应用,将成为公共安防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银河水滴创始人兼CEO黄永祯表示:步态识别互联系统的规模化部署和成功协助办案,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在步态识别这个领域,我们的创始团队矢志不渝的坚持研发了20年,在这期间,国际上很多相关团队由于种种无法克服的困难而选择了放弃,坚持下来的我们在步态识别精度及步态数据库等重要指标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准,但这些都还停留在学术层面,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能为社会服务的产品历来都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今天我们可以自信地宣布,步态识别技术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蜕变,黄陂公安分局的部署及应用效果证明了步态识别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步态识别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业内人士表示,传统安防的重点在“建”,有两个主要特征:事后查证,人工决策。我们知道,传统安防系统对周围信息进行采集和存储,但是缺少主动分析。出了事故之后,再由人工回溯录像,收集线索和证据。这种方式缺陷非常明显:无法预防风险点,无法防患于未然;信息回溯、分析和决策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较高。如何将这些视频进行结构化一直是公安系统的迫切需求,银河水滴步态识别互联系统将使这些僵尸视频信息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满足安防行业从“看得清”到“看得懂”,从“看视频”到“用视频”进行过渡的需求,将为公共安防领域带来巨大变化。
据了解,步态识别是指主要通过人的身体体型(身高、头型、腿骨、肌肉、关节等生理特征)和走路姿态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拥有远距离、全视角、无需配合等诸多独特优势。快速在海量视频中发现犯罪嫌疑人是目前公安系统的迫切需求,传统的视频监控虽然解决了视频的存储和回放的问题,但因为视频画质问题或嫌疑人反侦察伪装等因素,往往无法快速准确识别、定位和查找嫌疑人。目前,要实现视频中可疑目标的检索查证,还必须依靠大量的工作人员时刻紧盯屏幕,查找相关视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
中美两国几乎是全球最早投入步态识别研究的国家。2000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了一个步态识别相关的研究项目;同一年,中科院自动化所谭铁牛院士在国内成立步态识别团队,开始步态识别技术的研究。
公开信息显示,银河水滴成立于2016年,虽然是一家初创公司,但却因为在步态识别领域的独树一帜而享誉世界。2017年银河水滴获得中科院科研成果转化一等奖;2019年8月,银河水滴与华为、阿里巴巴、科大讯飞一起获得了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SAIL);2020年1月,银河水滴成功入围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入围揭榜单位名单”。
黄永祯表示:“步态识别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除公共安全领域,未来步态识别还将在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机器人、医疗康养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银河水滴希望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时代,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安全、便捷、美好。”
(编辑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