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行业研究 > 正文

医药行业:医保控费压力下 企业需“广积粮、高筑墙”

2022-01-14 22:49  来源:证券日报网

    在集采常态化和医改持续深化之下,可以预见药企的日子可能会更加艰难,对一些仿制药企业来说甚至是多重打击。而从整体方向来看,政策和资本力量持续鼓励创新和研发,这将有利于新药产业进一步发展。

    医药行业结构加速调整消费医疗和创新药扛起估值大旗

    2021年国家集采进入密集期。

    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再一次明确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药品集中采购市场。

    图:2021年集采信息一览

2222.jpg

    资料来源:证券日报

    2月,第四批集采启动,此轮集采首次纳入注射剂;本次集中采购共158个中选产品。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到96%。6月,第五批集采启动,采购规模达到历史新高,注射剂的竞争尤为激烈,最终61种药品采购成功,平均降价56%。11月,第六批集采启动,此次是以胰岛素为对象的专项采购,也是首次将集采拓展到生物医药领域。本次集采42个产品中选,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8%,最高降幅70%。

    12月21日,中成药集采也拉开了帷幕。12月21日,湖北省牵头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8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成省际联盟,共同开展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通过现场竞争,有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中选中成药品价格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集采规模不断扩容,更多医药上市公司的产品被纳入集采范围,但医药板块并未因此遭遇剧震,医药指数在2021年相对平稳。一方面是因为集采已经运行多年,市场对于集采的敏感度下降,很难再出现恐慌性抛售情况;另一方面,集采主要是挤出仿制药水分,依赖仿制药的医药公司估值已经大幅下降,市场提前做出了反应。

    医药板块能够顶住集采的压力保持稳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医疗和创新药表现突出,扛起了医药板块的估值大旗。

    消费医疗是医疗投资中非常普遍的投资领域,主要有体检、医美、眼科、齿科等,它所面对的是一个主动、优质、高档次的客户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对自身健康和外在形象有了更高的需求,使得消费医疗的用户群体进一步下沉,市场辐射面越来越广。在消费医疗中如体检、眼科和齿科板块已经比较成熟,目前的风口主要是在医美领域。

    集采的影响主要是针对仿制药企业,同时也刺激药企加大创新研发,这就使医药外包(CXO)公司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连创新高。这类企业为医药企业提供从新药研发一直到生产的各类外包服务,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医药外包行业景气度上升除了国内政策的鼓励,本土药企对创新药的申请和需求大幅度增加外,很多海外药企将产业链转移到国内,也对国内医药外包企业提升业绩起到增速作用。

    观察:医保控费压力下企业需广积粮、高筑墙

    新冠疫情的出现以及常态化给我国的医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医保控费、精细化管理成为当下的趋势。

    2021年11月1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根据该计划,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兴业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DRG/DIP三年行动计划,形成高效医保支付新机制。DRG/DIP支付方式的持续推进,将对医保科学支付、精细化控费产生深远影响,与当前国家和各地区开展的药品、器械集采及国家创新药谈判形成有效协同,共同引导上游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医药企业的研发创新、商业模式转型指引方向,有利于性价比更高的国产产品实现加速替代。

    从口服药到注射剂、吸入剂,再到胰岛素专项集采,集采的范围在一步步扩大,未来中成药和更多生物药也将纳入集采范围,这不仅大幅降低了医保支付压力,也加速了行业的转型步伐。

    虽然传统的医药公司能通过调整产品和营销结构维持业绩的稳定,但这并非长久之计,药企需要凭借创新能力实现业绩和估值的上升。一些无法走出仿制药依赖的公司,估值和市场关注度逐步走低,而CXO、医疗服务、生物制品板块等都呈现出高市场景气度,虽然这些公司估值较高,但在较高业绩增速情况下,依然存在业绩超预期的公司。这些现象需要投资者高度关注。

    游戏规则的改变,给医药企业敲响了警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医药行业长足发展,就必须“广积粮、高筑墙”。

    就药品市场而言,创新药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锚点。当下,我国药品审评审批的速度在加快。据央视财经报道,2021年国家药监局审批新药数量再创新高达到26个,治疗领域包括抗肿瘤、罕见病、传染病、慢性病等,其中不少新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的甚至成为全球唯一。高技术壁垒的新型仿制药和创新药成为药企的战略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当下医药创新的热情持续高涨,资本的涌入让创新同质化日渐突出。一方面创新的难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研发扎堆的出现,国内药企直接拿国外已经成功的新药做微小的改造,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避开专利,减少研发风险,导致创新药研发内卷。

    7月2日,CDE发布一则“关于公开征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旨在减少临床药物开发的同质化、伪创新现象。

    专家认为,《指导原则》的发布为促进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从短期来看,主管部门将加大药企新药开发难度,打击“伪创新”,细分领域研发赛道,避免新药开发品种扎堆;从中长期来看,在《指导原则》的指引下,势必将加速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产能出清,引导企业实现“真创新”,减少同质化竞争,行业资金、技术、临床等资源将有望向真正创新型企业集中。

    从长期来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药品市场未来发展的核心路径,如何做到真创新,考验着企业的“眼力”“脑力”和“执行力”。

    延伸阅读

    ¡《科技创新让更多人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1月26日

    ¡《从一粒药看“中国造”——从仿制药到自主创新的跨越》新华社2021年06月28日

    ¡《国产新冠特效药获批!专家:创新药是催生“牛股”最多的领域》证券日报2021年12月10日

    ¡《医药创新环境下,中国制药企业如何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动脉网2021年11月15日

    ¡《创新药企IPO频频“破发”背后:生物医药企业价值分化大时代来临》21世纪经济报道2021年12月16日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