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证券要闻 > 正文

宏观政策连续稳定发力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成果显现

2021-11-13 11:57  来源:证券日报网 吴晓璐

    本报记者 吴晓璐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稳步复苏。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经营绩效亦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4536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50万亿元,实现净利润4.1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3%、26.0%,较2019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长12.4%、9.4%。

    市场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三季报保持平稳,高质量发展特征日益明显。在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下,新兴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路径清晰,绿色产业上市公司亦加大投资,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显现。

   前三季度逾八成公司营收增长

    “两创板块”业绩亮眼

    从整体来看,上述4536家上市公司中,超八成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增长,约三分之二盈利改善。

    在剔除金融和“两桶油”之后,今年前三季度,实体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9.3万亿元,实现净利润2.2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长13.6%、16.5%,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从行业(申万2021)来看,29个实体大类行业中,22个行业前三季度实现正增长,其中,有色金属、钢铁、基础化工等周期性行业增速靠前。

    此外,上市公司三季报透露了“三驾马车”发展动能,投资、消费、出口保持韧性。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开支两年平均增长18.9%,投资有所加速;食品饮料、纺织服饰等商品消费行业净利润两年平均增长13.8%、16.5%,居民消费需求平稳恢复;出口需求继续保持较高景气,航运板块净利润两年平均增长2倍多。

    从板块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业绩增速亮眼,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5.98%、26.12%,高于主板;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7.20%、11.73%,保持较高增速。

    谈及“两创板块”业绩,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创业板承载着更多半导体、新能源、医药生物等国家战略重点发展的行业,多为成长型创新型企业,成长速度较快,而且国家对此类企业也大力支持,通过多项政策助力其做优做强。

    借力科创板,19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商业化进程加速,业绩持续向好。前三季度,上述19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为216.11亿元,同比增长126%,显著高于科创板整体水平;净利润合计为30.50亿元,较同期大幅减亏26.41亿元。另外,创业板新兴产业公司业绩亮眼,宁德时代、智飞生物、亿纬锂能等188家公司业绩增幅超过100%。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据统计,前三季度,实体企业研发投入7648.2亿元,同比增长34.5%;科创板、创业板的研发强度分别为7.8%、4.4%,远高于实体上市公司的2.0%。

   宏观政策连续稳定发力

    小市值公司业绩增长强劲

    年内小市值公司业绩增长强劲。据统计,前三季度,除中证800和中证1000以外的小盘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0.9%、91.8%,较中证800和中证1000成分股分别高出7.8个百分点、66.9个百分点;较沪深300成分股分别高出12.06个百分点、72.67个百分点。

    陈雳认为,小盘股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较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在融资、减税降费等政策上给予较大支持,中小企业获得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小市值企业经营业绩影响更大,去年业绩基数更低,而大市值企业营收和利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实际上,年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出,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如10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的政策支持力度;10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在融资方面,今年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要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9月份,致力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布设立。

    减税降费方面,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9101亿元,包括新增减税7889亿元,新增降费1212亿元。其中,在聚焦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减税1986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减税额。

    上市公司三季报则印证了以上政策的落地效果。今年前三季度,实体企业税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6%,较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税费负担持续下降。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发力,金融资源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债务融资现金流两年平均增长近1.8倍,远高于制造业21.7%的平均水平。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1.5%,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略有下降;速动比率1.06,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整体上,由于经营现金流增速较高,制造业上市公司债务压力相对缓解。

    “从宏观角度来看,受益于销售回暖、产品价格降幅收窄、降成本等惠企政策落地等因素,制造业投资回暖,带动相关制造业企业盈利增长。”谈及制造业资产负债率下降,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另外,减税降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给企业扩大投资带来稳定的资金支持。

    “双碳”目标实施路径明确

    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扩张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陆续发布,“双碳”顶层设计出台,实施路径明确。

    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

    实际上,自去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上市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今年前三季度,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资本开支增速分别为38.7%、26.3%和12.9%,较上半年上升1.4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和7.7个百分点,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扩张,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显现。

    “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是其社会责任。同时,绿色低碳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蕴含着长期机遇,重视长期成长的上市公司亦积极开展绿色投资。”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汪惠青表示,在“碳中和”长期政策指引下,火电规模将逐渐减少,份额将逐步被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替代,这是一个长期而确定的趋势。三季度以来,全国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光伏整县推进、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政策为行业增长注入强劲动力,相关企业也在不断加大投资、研发工作。

    陈雳表示,当前,全球“能源革命”愈演愈烈。国内方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也是我国当前重点工作。今年以来,清洁能源领域的行业资本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预计未来相关领域投资仍将高速增长阶段。此外,政策端的大力支持也更进一步助推行业的快速发展,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行业高速发展。

(编辑 才山丹)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