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证券要闻 > 正文

证监会重拳出击 去年以来已处罚666人

2017-06-19 00:08  来源:证券日报 朱宝琛

q2.png

    内幕交易、信披违法、操纵市场等是证券市场高发并被主要打击的违法行为

    ■本报记者 朱宝琛

    在每周五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相关案件行政处罚结果已成为常态。据记者了解,行政处罚呈现出案件总量激增、新型案件层出不穷、打击力度大、速度快、强度高的特点。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暨2017年前五个月,证监会会机关共作出194项行政处罚决定,共计处罚违法行为人666名(包括108名法人,558名自然人),并对64名当事人实施了证券市场禁入(包括36名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3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9名证券从业人员,13名中介机构人员,3名其他人员);罚没款总额达102.95亿元,罚款数额最高为28.92亿元,没收违法所得数额最高为5.78亿元,对57名违法行为人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上的罚款,其中,对3名违法行为人处以违法所得五倍的罚款。

    据记者了解,内幕交易、信息披露违法、操纵市场及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是证券市场高发并被主要打击的违法行为。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暨2017年前五个月,证监会会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中,内幕交易有67项,信息披露违法45项,操纵市场33项,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18项,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5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9项,非法经营证券业务9项。

    根据《证券法》的相关规定,2016年全年暨2017年前五个月作出的处罚决定中,罚款、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责令改正是最为常见的四种,分别有642次、502次、122次和77次。

    从各项行政处罚种类综合使用情况看,使用次数最多的前三项组合分部是警告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与罚款、责令改正与罚款。其中,警告与罚款合并使用421次,主要涉及的案件类型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和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没收违法所得与罚款合并使用101次,主要涉及的案件类型为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责令改正、罚款合并使用59次,主要涉及的案件类型为信息披露违法以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另外,责令改正、警告、罚款合并使用40次,全部涉及信息披露违法案件。

    从违法所得金额的分布情况看,2016年全年暨2017年前五个月,行政处罚决定书共对127名违法主体计算出122次违法所得,并予以没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证券期货市场违法所得金额与以往相比大幅攀升,这主要体现在没收违法所得的金额集中在100万元以上。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暨2017年前五个月,证监会会机关作出的36件市场禁入决定书中,涉及的违法行为有信息披露违法、操纵市场、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其中,信息披露违规是对市场主体实施市场禁入的主要原因,有21件,涉及30名当事人,占实施市场禁入总人数的46.9%。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