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大势研判 > 正文

增量资金助推指数涨势如虹 全面牛市来了?

2020-07-07 06: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证指数重返3000点,两市成交额突破万亿,北向资金单日净买额连续超百亿,两市融资余额刷新四年半新高,爆款基金持续涌现……上周出现的这种种现象,都透着牛市的气息。

    牛市已经来了?对此,有机构乐观认为,目前全球流动性泛滥,而国内经济数据持续超预期,且市场预期未来一年国内经济与企业盈利的同比增速将再上台阶,这是A股“复苏牛”的逻辑,也是全面牛市的逻辑。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放眼全球,能提供5%以上较为稳定收益率和大规模投资机会的市场并不多。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宏观环境下,中国是少有的能为大规模资金提供可观收益的“良港”,资金汇流集聚乃大势所趋。

    全面牛市的逻辑有哪些?

    上周,以医药、消费、科技引领的结构性行情暂告一段落,券商、周期等低估值板块则涨势如虹。截至上周五收盘,上证指数全周上涨5.81%至3152.81点,创年内新高。其中,券商板块单周涨幅超过20%,市值增长超过5800亿元。

    资金面也出现了牛市信号:上周五,两市成交额合计11715.84亿元,连续第二日突破万亿;北向资金短短两个交易日净流入超300亿元;截至上周四收盘,沪深两市融资余额报11550.11亿元,刷新2016年1月8日以来的四年半新高。

    对此,申万宏源证券策略团队直言:“下半年至少有一波非常像牛市的大反弹,我们开始期待牛市。”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市场对短期利空的反应是钝化的,这说明中期乐观预期在短期判断中的权重增加了。具体逻辑包括:下半年A股基本面向上的趋势有望得到确认;创新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将帮助企业改善财务报表;居民储蓄率改善,房地产和可选消费销售潜力有待释放;周期定位本已处于衰退末期,制造业投资周期只是延后而非缺席。

    对于当前经济复苏力度能否支撑牛市,招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在经济增速回升,通胀总体偏弱而流动性政策退出宽松预期的综合作用下,大类资产表现出了投资时钟过热状态所对应的股强债弱格局。未来至少三个季度内,国内经济仍将上行,企业利润趋于修复。同时,国际资本持续流入境内市场、居民部门资产配置结构变化、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等中长期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因素也在影响市场。不过,招商证券也强调,目前时点,如果资本市场的脚步明显快于基本面,则会激发市场的自动修正。

    低估值板块春天来临?

    A股是否迎来全面牛市也许还有待时间验证,但结构性行情的牛市已被资金面和量能的走强确定。而当前市场关注度最高的问题无疑是风格切换的持续性,即7月份以来低估值顺周期板块大幅领涨,究竟是反弹还是反转?对此,机构的观点针锋相对。

    开源证券策略团队发表了题为“资金的方向:合力打出切换的第一枪”的研报,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一方面,从外资角度分析,7月1日以来,北向资金主要在买入金融、机械设备、建材以及化工等顺周期板块。这说明,在经济复苏的当下,北向资金正在全面买入价值型权益资产。另一方面,开源证券还通过测算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仓位来计算风格系数,其认为,自6月30日基金业绩考核期“关键时点”过后,基金的整体持仓风格也正从成长型向价值型“漂移”。

    海通证券姜超分析认为,经济和利率的表现决定了股市的相对估值水平,而经济和利率的表现又与加杠杆和去杠杆的状态密切相关。因而,在不同的杠杆环境下,资产配置的表现必然会发生变化,不仅会发生股票牛市和债券牛市的轮动,股市中的风格切换也是大概率事件。

    随着新一轮加杠杆周期的启动,利率或将重新进入上行周期,大类资产配置将从债券牛市转向股票牛市。而在股市内部,金融、地产等价值蓝筹有望重新崛起。

    但也有不少机构对风格切换持反对意见,认为在资金的强力推动下,低估值的周期类资产有反弹修复的动力,但仍缺乏基本面景气向上的支撑。

    如国信证券策略组认为,风格切换之争的背后,是过去一年多以来板块间走势和估值的高度分化。估值极端分化确实可能引发市场的修复,但这是短期的脉冲式的。回顾A股历史,每一次重要的风格或板块切换,背后都是景气周期的切换。因此,顺周期低估值板块在极端分化下有补涨和修复的需要,但切换的空间有限,消费升级、科技创新依然是未来市场的主要趋势性机会。

    天风证券策略团队同样表示,要出现持续性的且相对收益丰厚的风格切换,背后必定是以确定的相对业绩趋势扭转为支撑的,而当前微观层面的相对业绩趋势扭转并未出现。天风证券表示,充分考虑资金面和政策面的影响,判断当前难以出现较大级别的风格漂移。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