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大势研判 > 正文

“二八”格局再现 操作宜看长做短

2018-01-08 07:59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8年开市以来,两市主要指数开启连阳行情,沪综指业已逼近3400点,不过指数强势的背后,个股大面积分化,“二八”格局再现。节后来看,尽管流动性紧张局面缓解,投资者做多意愿上升,但财富效应仍集中在少数蓝筹权重品种上,指数反弹的同时,市场局部仍有风险,操作上宜看长做短,方得始终。

    指数强势个股分化

    上周是2018年A股首个交易周,顺利实现“开门红”。四个交易日中,沪综指累计上涨2.56%,不过相比2017年末,板块轮动明显加速,每日涨幅居前的行业和主题热点均是不同面孔,如煤炭、通信、餐饮旅游等,由于当前A股刚步入年报“窗口期”,行情本身与基本面关系不大,政策利好和事件性因素成为上涨的主要驱动力,快速轮动成为2018年春季躁动的主要特征。

    然而,热点快速轮动也并非无迹可寻,总体看,不论是地产股的集体暴动,还是采掘、有色金属强势归来,热点切换的范围大致上都集中在估值具备安全边际的大市值品种中,市场依旧延续2017年对确定性的追寻逻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开年后的“红包”行情中,两市主板双双录得“四连阳”全优战绩,而创业板和中小板却相继遭遇“小颠簸”。上周四,创业板指逆市下跌0.04%,并且全天运行在平盘之下,未能翻红,已经折射风格切换暂难成行;上周五中小板同样逆市下跌0.66%,再次暗示蓝筹股才是当前行情的重心所在。

    由此,主要市场指数区间大幅上扬的同时,场内个股大面积分化,“二八分化”重出江湖,成为2018年首周市场常态。以上周五为例,全部3471只A股股票中,出现上涨的仅有1549只;而上周四两市上涨股票更仅有1329只,涨幅在5%以上的有87只。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预计,分化是2017年市场主要特点,而受到宏观下行、产业转型、行业集中度提升等因素影响,分化在2018年可能还将持续。

    短期风险上行

    回顾2017年A股走势,板块分化、行业分化、龙头分化表现的尤为突出。

    具体来看,2017年5月之后,各板块分化大幅加剧,稳定增长和(99.25+0.15%)金融板块的表现要好于新兴成长和周期板块;行业方面,2017年非银金融和银行表现要好于地产,钢铁和有色表现要好于采掘,家电和食品饮料表现持续优于医药生物,新兴成长板块中,电子的表现也持续好于其他成长行业;2017年6月后,稳定增长和新兴成长呈现较为明显的龙头效应,龙头与非龙头表现日益分化。

    进入2018年,宏观方面,随着经济逐渐进入下行阶段,宏观不确定性也在增强,板块之间的分化将会加剧;政策方面,随着金融去杠杆和新兴产业转型的不断深化,不同行业逐渐的分化也将加剧;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将使得行业龙头与非龙头之间的分化更进一步。

    从历史走势分析,历次春躁行情的结构表现有如下规律:第一,从大类风格看,周期品和中盘股相对沪综指取得正超额收益概率最大,同时周期品每次均强于消费品,中盘股总强于大盘股,而金融板块取得正超额收益概率并不明显。第二,从行业表现看,周期品种的化工、有色、建材和煤炭,中游的机械设备,下游成长里面的元件春躁行情中不仅取得正超额收益的概率很大,而且绝对收益也不错。而必需消费品中的医药、白酒和零售,以及金融中的银行板块获取正超额收益的概率相比则较低。第三,从主体表现看,大部分春季躁动行情中总有鲜明的投资主线。

    整体而言,周期品和中盘股是历次春躁行情中确定性最高的方向。这与近期市场走势不谋而合。反过来看,制造大量获利机会的同时,分化格局下市场同样存在结构性风险因素。华鑫证券分析师严凯文认为,目前各大指数刚刚摆脱节前弱势震荡格局,趋势的转变不会一蹴而就,沪指连续拉升后,从上周三开始在3380点上方,部分蓝筹板块同样出现明显分化。另外从监控个股强弱来看,每日5%以上上涨个股,连续三天呈现缩小特征,上周四更缩减至87只。“我们认为目前场内指数强势连续上涨的局面或将告一段落,转而又变为‘进二退一’的上涨节奏。短期沪指存在回踩预期。”

    看长做短周期股

    严凯文同时表示,目前A股小阳春行情已经展开,沪指回踩过程不失为一次重新上车的机会。大势方面,本轮A股小阳春行情核心来自分母端的边际改善,首先是1-2月为业绩空窗期,其次宏观数据角度,2017年四季度GDP增速为6.8%,以及全年6.8%-6.9%增速预期也是大概率,并不存在超预期,所以总体上A股场内上市公司业绩与宏观数据扰动因素也将大为减弱。

    策略上,中信证券(16.92+1.08%)并不建议投资者单纯以春躁为契机全面增配。在其看来,春躁本质上是短期交易行为,既然是短期交易,取胜的关键就是择时,即入场时间和离场时间。到底2018年该何时进场?何时离场?又应该选择多长的时间区间?模糊的择时反而平添了风险。相反,部分中游周期品种在2018年上半年的参与价值是明确的。

    一方面,A股的非金融板块盈利已经完成了从向“上游”归集到向“中游”归集的切换,但是与此同时,总市值并没有出现向“中游周期”归集的明显趋势。也就是说,2017年中游周期兑现盈利,但是估值并没有抬升,甚至出现了下降。这也就意味着,一旦2018年1-2月实体经济不差,盈利确定性增强,中游周期估值抬升的弹性最大。

    另一方面,2018年实体经济产业链全面转暖的预期并不明确,但是受益于政策或者主题催化,部分细分中游周期子行业景气趋势明确向好,典型的是机械、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