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食品频道 > 食品行业 > 正文

饿了么2022财年“交卷” 非餐饮品类快速发展

2022-05-27 20:57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许洁 见习记者 王君

    5月26日晚间,阿里巴巴公布2022财年第四季度及财政年度业绩,其中,来自淘宝、淘特、天猫超市、盒马鲜生、高鑫零售等中国商业板块的收入进一步增长,本地生活版块收入同比增速最快,其中,饿了么非餐饮品类快速发展。

    在当晚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饿了么的餐饮品类尽管因疫情受到显著影响,但非餐饮的品类快速发展,以上海为例,其他品类同比增长超100%。张勇同时表示,随着饿了么经营质量的提升,UE(单位经营效益)正显著改善。

    “受防疫政策影响,今年春节期间,外卖、外送取代年夜饭堂食,成为消费新趋势。”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此期间,饿了么推出的年夜饭成品套餐、预制菜和半成品菜外卖,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业绩。

    深耕“四横四纵”夯实食品安全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阿里生活服务板块年度活跃消费者达3.76亿,按年计算净增长6400万。2022财年第四季度,饿了么所在的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收入为104.45亿元,同比增长29%,主要受益于GMV增长,以及效率提升。

    据悉,2021年12月8日,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首次提出战略层面的方法论—“四横四纵”,在“四横四纵”的组织与业务战略聚焦下,饿了么通过增强能力建设带动了整体营运提效。在节假日及相关市场推广下,饿了么来自非餐业务的订单于2022财年录得强劲增长。同时,第四财季,饿了么录得稳健的GMV增长,主要由平均订单金额提升所推动。

    今年5月10日,阿里生活服务板块总裁俞永福表示,新财年里饿了么将继续聚焦“四横四纵”的业务和组织能力建设,坚持“价值创造,能力沉淀”的长期主义,坚持技术驱动与业务组织驱动的能力提升。

    在这一财季中,饿了么还推出了多项举措夯实平台食品安全机制。

    “通过建立‘透明餐厅’标准体系、给予‘透明餐厅’商家更多流量支持,饿了么从源头加强餐饮商家食安管理,消费者也可以直观感受到餐品新鲜安全,以此带来商家和平台的双赢。”饿了么方面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广东、浙江等多地,饿了么联合多家品牌商户定制专属“食安封签”,加强对中小商户封签使用的普及和落实。

    实施“食安封签”可有效防止餐食在配送过程中受到人为或意外因素的污染,能为广大消费者吃得安心提供基础保障。今年3月底,饿了么联合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等推出通用版“食安封签”并将在全市陆续发放,覆盖吉野家、云海肴、呷哺呷哺、华莱士、茶百道等餐饮企业。

    此外,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也联合饿了么定制“食安封签”,面向商家进行免费发放60万份。

    推出“全能超市”“社区团餐”服务保供

    疫情影响下,作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头部企业,饿了么还是城市生活最重要的市场保障方。

    3月份以来,全国多地发生新一轮新冠疫情,饿了么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实体商户经营,并陆续推出“全能超市”、“社区团餐”、“社区集采+集中送药”等创新服务,支持用户生活、保障应急需求。

    具体来看,在上海,饿了么于3月26日推出“应急特需”服务,针对独居老人、孕妇、婴幼儿、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推出专项服务通道、应急专车,全力协调解决以上特殊人群的物资需求。截至4月底,“应急特需”在上海已响应约7万个紧急需求,累计送出药品超250万单,成为上海保障市民生活服务需求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北京、杭州、武汉等地,饿了么上线“安心购”民生保供会场,保障用户一站式购齐生鲜医药奶粉等生活所需,确保刚需商品库存充足、不涨价。此外,饿了么还为堂食暂停的餐饮商家紧急开通绿色上线通道,组织专门的配送团队,在大润发、物美、京客隆等重点保供商超驻点取送,保障平台全天24小时配送能力。

    在长春,饿了么发挥产品优势,以数字化能力支持保供工作提效。通过联合当地政府,在部分小区开展“在线集单、社区拼团”试点:用户通过饿了么线上下单,平台负责对接保供企业并履行社区配送。该服务至今已覆盖近5.5万户长春家庭。

    除此之外,近日,饿了么还在上海推出“共振计划”。据介绍,该计划不仅为受疫情影响的商家提供歇业保护等支持政策,还通过5亿元激励、专项降费补贴、数字化支持、骑手额外补贴等多项举措,全力支持上海商家复工、市场复苏。

(编辑 孙倩)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