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岳
这段时间,工业母机、“专精特新”等概念在A股市场的火热,再次验证了资金的嗅觉是灵敏的,行动是迅速的。这里讲的资金的嗅觉是指它们对政策动向的敏锐把握。这次的政策动向非同一般。科技部、工信部、国资委几乎同步将攻克“卡脖子”难题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这三个部委在这些领域撸起袖子准备打硬仗,也给了A股市场各路资金以信心,重估“硬核”科技上市公司估值顺理成章。
“卡脖子”科技难题,各领域主管部门、重点企业甚至终端产品用户都有切身感受,也意识到了这种局面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但科技进步的事情,不是有勇气、有毅力就能实现的,需要扎实的基础研究,对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攻坚克难的技术储备,以及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等。
现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后,我们具备了攻破“卡脖子”难题的基础条件,资金、税收等方面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企业投入研发的硬性规定,科研人员激励政策的升级,夯实基础性研究的决心和对策,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转化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相关部委不约而同地定下了化解“卡脖子”技术难关的主攻方向,虽是各有侧重但大方向基本一致。这一点,我们从科技部、工信部、国资委的表态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A股市场现在工业母机概念股的火爆,就发轫于国资委的表态。国资委的完整表述是这样的: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肩负起产业链“链主”责任,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积极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可以看出,国资委的这个要求涵盖了多个领域,但A股只是抓住“工业母机”这个“新概念”向市场介绍了一些新知识,因为提及的其他几个领域已被资金关注了几轮。
至于科技部向全社会征集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建议虽然也引起了市场的热议,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抓手”,市场也只能假借“专精特新”进行一下知识普及。
科技部认为,颠覆性技术作为一种另辟蹊径的革新,具有重塑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商业消费模式的革命性意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此次征集瞄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颠覆性技术突破性、产业变革性,巨大市场潜力等特性,重点征集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产生重大突破,并能够带来产业升级换代或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颠覆性技术。
如果说国资委和科技部主攻的是“卡脖子”技术难题,那么工信部提供的则是技术落地转换为产能的渠道。这个过程本身就与各种工艺创新分不开。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出席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暨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时强调,要全力抓好落实,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聚焦实体经济,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拓展5G+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数据显示,到今年6月底,我国建成5G基站96.1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城市、95%以上的县域地区、35%的乡镇地区;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3.7%和73.7%。
这组数据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了技术升级换代的基础条件,现在就差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若这块短板能够及时补上,我国的制造业就会进入全新的阶段。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在科技领域的任何一次突破,都会在A股市场上掀起热潮。因为股市本就是一个攫利场所,资金一旦嗅到可以出击的新方向,自然是全力出击,充分挖掘标的股的价值,然后发掘/转战下一个狩猎场。资金的这种行为用股市术语解释叫作“价值发现”。
现在市场对工业母机概念股甚至龙头股价值的挖掘,就与其现在的经营没有任何关系(这些工业母机概念股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只是资金对未来的渴望或者透视。这类行为只要不是过度炒作,它们对科技的崇拜或信仰则于市场活跃和发展反而是有益的,甚至会反过来促进科技的发展。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