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军
一起交通事故,不仅将车企宣传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更是以生命的代价宣告:数字经济的理想很丰满,但目前的现实仍很骨感。近年来,尽管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明显进步,总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方面仍然薄弱。我们不仅要锻造好“新基建”这根杠杆,还要找到合适的支点,才有希望将数字经济这个庞大市场撬动起来,帮助人们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数字经济的支点到底在哪里?笔者认为,社会需求在哪里,数字经济的支点就在哪里,这在现实中早已得到多次印证。而内在的需求需要通过外在的场景来得以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同的场景就是数字经济不同的支点所在。
8月12日下午,一名年仅31岁的车主在驾驶蔚来ES8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不幸身亡。据逝者所在公司发布的讣告称,当时蔚来ES8处于自动辅助驾驶系统(NOP)启用状态。
自动辅助驾驶系统(NOP)这个场景就是数字经济在社会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体现。自动辅助驾驶系统(NOP)无论是辅助驾驶还是自动驾驶,基本环节均由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模块构成。三个环节任何一环出现瑕疵,都有可能酿成交通事故,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安全性是交通工具需要解决的最大“痛点”,也是公众最关注的场景焦点。只有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便利性、舒适性等更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在交通工具的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安全性就是最大的支点。
与之不同的是,当前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支点在于,通过提供便利性服务,来化解“数字”之外的安全性风险。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化应用,政府数字化治理场景不断丰富。在疫情期间,不同政府部门通过对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综合运用,减少了政务工作流程,降低了办事人员与公务人员的见面几率,不仅为民众提供了更加便捷、更有效率的服务,也为有效防控病毒传播提供了助力。
在这方面,电商模式同样发挥了应有贡献。“快递到家”减少了居民到饭店、商超聚集的现象,为民众有效防疫贡献多多。但与交通工具、政府政务两大数字经济应用领域相比,支撑电商模式蓬勃发展的支点也不尽相同,“快递到家”的便利性解决了民众对消费场景方面的“痛点”,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则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
由此可见,在数字经济的不同应用领域和不同场景下,各自发展重心不同,支点的位置或许存在差异,但不变的是,最能发挥效力的支点恰恰是直指社会需求(也就是应用场景)的那个点。谁能最早、最好地解决社会需求的“痛点”,谁就能在数字经济的赛道上占据先机、拔得头筹。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