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为什么全球的资源和活力 都向大城市集中?——读《世界经济中的城市》

2020-11-23 06:41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世纪后期,电信业的巨大发展,信息产业的崛起,以及覆盖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的实现等因素,使得预言家宣称“城市终结”。按照预言家的说法,城市作为经济实体将很快变得过时,企业可以以异常灵活和分散的方式存活。而服务和贸易的数字化也使得地理区隔不再阻碍交流。

    上述判断得出的一个依据是,上世纪后期确实出现了制造业产能、就业岗位以及部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态势,比如从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工业地带,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并且美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的一些服务也远距离地转移到了印度等国。

    阿根廷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全球思想委员会前主席丝奇雅·沙森在其所著的《世界经济中的城市》中指出,与上述预言恰恰相悖的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出现了集中化的态势。这种态势明显突破了之前那种强调地点分散化的城市、地区发展模型。这些新的集中化的节点,恰恰就是能够有效集中人才、金融以及其他重要资源的大城市。

    代表经济全球化的四类城市

    最近几十年来,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的组织和管理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全球各主要金融交易所则成为支持这些大公司发展、新锐企业崛起的重要力量。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的最初15年里,全球贸易一直保持着稳健而迅速的增长。这些都决定着“代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式”的四种城市:出口加工区、离岸金融中心、高新技术区和全球城市正在成为当下发展的赢家。

    丝奇雅·沙森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积极响应全球贸易而建立起的出口加工区的举措表示赞赏。成功的出口加工区,常常位于港口城市,尤其是那种经过成熟发展,能够提供高度专业化的法律、会计、金融等中间服务的港口城市,更会受惠于全球贸易的增长。至于高新技术区,某种意义上讲与港口城市相仿,也需要拥有非常良好而完善的中间服务配套,只不过前者运作的产品不是实体而是可应用的专利技术。这两类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能够更好地吸纳高水平加工企业、物流仓储企业、金融等配套服务企业,并因此让这两类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保持着对其他许多行业企业很强的吸引力。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和城市,努力模仿相对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发展经验,出台了专门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配套政策,却依然难以聚集上述高水平的企业主体。

    “全球城市”是管理全球经济和生产最先进金融和服务的战略场所,而这些城市已经成为全球经济运行的中心。全球城市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聚集公司总部,包括跨国公司本部和各区域总部,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大企业的总部,还有为上述两类公司提供各种专业服务的公司。作者注意到,全球城市比如纽约的公司总部职能在强化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过去那些制造业城市,比如底特律的职能,后者会更多地变成纯粹意义上的制造车间。而为了应对全球竞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满足全球化业务需要的各种专业化需求,全球城市仍在持续扩充工作岗位。

    有意思的是,“机器换人”态势对于全球城市的影响也大大弱于对传统制造业城市的影响。因为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劳动力都有更多机会接受再培训,比如进入公共服务的分包岗位,又如进行技术培训满足新行业的用工需求等。这本身也意味着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工作岗位总量将从中小城市等地区流向大城市、创新型城市。

    离岸金融中心的复杂性相比全球城市更低。比如,亚洲范围的离岸金融中心新加坡、巴林、迪拜,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瓦努阿图、卢森堡、塞浦路斯等国也有相应的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是一种特定类型国际金融交易的高度专业化场所,在经济大国、主要金融交易所的金融监管方式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会一直存续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哪类城市,其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与周边其他城市的网络连通性。作者在书中用数据说明,从2000年到2016年,纽约、伦敦、新加坡、圣保罗、北京、上海、悉尼、迪拜、首尔,甚至莫斯科的网络连通性水平都在提高,而这一数字发生下降的城市包括马德里、米兰、多伦多、布鲁塞尔、洛杉矶等,同时前者们正在全方位的替代后者们在经济数值排行榜上的位置。

    我国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各自根据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地改善政策发展环境,也因此切合了自20世纪末以来贸易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由此,境内外资源聚集流向北上深等城市,可谓水到渠成。

    城市化的发展态势是中心化

    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全球化中变得更重要也更受益,大城市更可能成为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的节点,尤其是那些能够与跨国公司、全球金融交易所、全球贸易路线、全球商品链产生尽可能多联系的城市。其次受益的是地方经济具有很强特色,难以被同质化替代的城市。另外受益的是能够形成生产者服务综合体,从而推动本地及周边地区较快发展的城市。应该说,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群恰恰包括这三类城市。

    大城市对人才,包括境内人才和境外人才的吸引力更强。作者在书中指出,中国已替代美国成为最受人才欢迎的工作地,而海外高水平人才目前更趋向于选择我国的北上广深以及杭州等一线城市作为发展的首选地。而从境内人才的流动来看,密集的高铁网、高速公路网推动了各个区域的有志青年涌向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城市,中小城市要留住专业型、技术型的人才目前变得更难。

    作者在书中通过若干组城市案例对全球城市的形成、全球城市之间竞争和专业差异化作用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我国香港和上海,尽管在上海金融业崛起后,人们一度担心这两个城市会为了争夺金融和高端商务项目展开直接竞争,但恰恰相反,沪港的专业差异化非常明显,沪港两地可进一步密切联系,加强交流,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提升。另外,按照作者的观点,如果香港和深圳更好地协同、整合,经济上将具备更接近于纽约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纽约、东京还是上海、伦敦、香港,这些城市进入数字化时代后仍然扮演着全球金融中心的角色。为什么数字化时代仍会存在这样的城市功能?作者认为,全球金融体系已经达到了高度专业化和复杂性,需要建立一个跨境金融中心网络。纽约等全球金融中心发挥着连接其他更多的国家金融中心的作用,推动国内外资本进出流通,并实现跨国专业合作。所以,相比过去,集中化的趋势要明显强于分散化态势。当然,由于金融、科技产业的集中化,以及社会流通性指数造就的国际大都市越来越多地聚合全球资源,也使得全球产业、贸易、金融的运行变得更为脆弱。

    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因信息经济崛起、特大城市乃至巨型城市主导经济发展的多数资源以及因此导致劳动过程组织、劳动关系组织的形式变化,将带来越来越多的非正规就业,这也使得城市就业出现了薪酬分配的两极分化,即受益于科技进步、金融和贸易繁荣的高薪职位,与辅助服务、临时性的低薪岗位并存。这种两极分化,确实是产业转移、公司组织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结果,但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遏制,将影响城市的长久发展繁荣。

    作者在书中也指出,伴随着近年来城市非正规经济崛起,城市商业和配套服务的发展表现出五种态势:第一,高收入人群对高价定制服务和产品的需求增长;第二,不断扩大的低收入人群对低成本服务与产品的需求增加;第三,客户对定制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促成了分包业务的增长;第四,由于主导产业的快速增长和强大的集聚模式,在土地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不同公司在出价权方面的不平等日益加剧;第五,低利润率企业在生产成本、渠道成本、租金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会变得越来越难以生存。这几点已经比较好地概括了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城市的商业、配套服务发展特征。

    总的来说,《世界经济中的城市》这本书打破了一直以来经济学界尤其是城市经济研究领域有关城市发展将趋于“去中心化”态势的判断,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在梳理掌握全球各地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了“城市网络连通性增强”、城市间通过贸易和金融市场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协作发展联盟等趋势,将有益于大城市在城市发展中竞争胜出的重要观点。本书的作者希望,世界各国的国家层面、地区和城市层面的决策者应当有效顺应这股趋势,通过保持城市经济的相对较快发展,来创造更为可观的发展成果。但作者同时也强调了城市发展模式,包括现有的城市经济和社会运转方式,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污染等问题,都需要用创新的理念和思路,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