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中国债市“国际范儿”越来越足

2020-09-26 06:19  来源:中国证券报

    9月25日,富时罗素公司宣布中国国债将被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这是2019年以来,中国债券将被纳入的第三只国际主要债券指数,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当前,安全的中国资产吸引力很大,国际投资者“进门”意愿很足,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不难预期,展现“开门”诚意的中国债市,“国际范儿”必将越来越足,全球影响力必将越来越大。

    2010年,以三类境外机构可申请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为标志,中国债券市场正式开放,到今年正好十年。十年来,中国债券市场不断扩大开放,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受到国际市场的普遍肯定和认可。

    一方面,境外投资者参与度持续提升。十年来,境外机构持有的中国债券规模不断上升,近几年随着市场开放加快,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进一步提速。截至2020年8月底,共有近1000家境外法人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持有2.8万亿元在岸人民币债券。

    另一方面,中国债券逐步被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从2019年1月,彭博公司确认将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BBGA)算起,中国债券已相继“叩开”彭博、摩根大通、富时罗素旗下三大国际债券旗舰指数的大门。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对外开放大门不会关闭,而是会越开越大。金融市场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格局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则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主力军之一。

    与此同时,国际投资者对兼具安全与收益优势的中国资产的需求持续增长。在新形势下,应进一步深化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更好地满足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新发展格局形成。

    首先,继续鼓励国际投资者入市。截至2020年8月底,中国债券市场余额达111.8万亿元,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其中境外机构持债规模占比为2.5%,持有国债规模占比约10%。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境外机构持债比例仍较低,提升潜力还很大。

    其次,有序拓宽交易品种范围。业内人士建议,可适时允许更多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回购交易,为境外机构获取流动性提供便利,还可适时允许境外机构参与国债期货市场。当前,境外机构仅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基于套期保值需求开展债券远期及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有限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境外机构扩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再者,持续完善金融开放的制度规则。加快相关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不断完善会计、税收、信用评级等配套制度。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则,尽可能“合并同类项”。基础性制度是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软环境”,只有践行制度性、系统性的开放,把“软环境”做实做硬,国际投资者才愿意来、留得住。

    也应看到,当前国际局势纷繁复杂、金融市场波谲云诡、资本流动反复变化,在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也应统筹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对外开放。

    着眼于加快开放、便利交易、完善制度,近期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开放红利持续释放,加之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较大、“入指”引流效应可期,今后一段时间境外机构有望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前景光明。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