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提升违法成本 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2020-05-11 06:30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日,中信银行泄露客户个人信息一事引发市场关注。最新进展是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对中信银行启动立案调查,严格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实际上,这并非该行首次因此类事件遭受查处。屡罚不改的背后,凸显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专门立法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还需要大力提升机构的违法违规成本,起到震慑行业的作用。

    首先,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欧美等国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法律体系。相较之下,我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专门立法亟待提速。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亟需从法律层面明确保护思路,明晰界定金融信息保护的范围,完善从国家法律到部门规章的制度保护体系。

    其次,考虑到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客观实际,建议由金融委牵头优化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顶层设计,加强“一行两会”及相关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统一监管标准,明确监管职责,破除数据壁垒,联合开展金融信息保护工作。

    再次,相关金融基础设施亟待完善,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应用不断深入,涉及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基础网络设施、IT架构、数据结构治理等亟待监管部门协调构建。

    而从金融机构本身来看,中信银行此次事件再次反映出机构内控的缺位。该行在致歉信中提到“保护客户信息安全是我行秉持的服务宗旨,也是银行的生命线。在客户信息保护方面,我行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及流程”,但正如有法律人士所言,“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制度,往往被挂在墙上,束之高阁”。

    作为与实体经济、社会公众最为密切的行业,主动合规须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生命线”。机构应当树立“向合规要效益”的理念,真正形成“不能违规、不敢违规、不愿违规”的合规文化。如此,或许才不会出现“个别员工未严格按照制度操作”的案例。

    在金融科技加快应用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应主动作为,应用科技手段提升客户金融信息保护的能力。在技术层面做好客户信息收集、保管、存储等工作,防止信息遗失、毁损、泄露或者篡改。对外使用过程中,做好通道加密、传输行为审计,数据脱敏等工作,实时监测是否有黑客入侵偷取数据等。

    社会公众对该事件关注的背后,既反映了公众的不安,也显示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意识的觉醒。接下来,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立法亟待提速的同时,公众金融信息保护方面的教育也亟待普及深化。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