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中国经济缘何有底气对“大水漫灌”说不

2020-03-22 23:29  来源:证券日报 张歆

    张歆

    日前,国家发改委在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复工有关情况时强调,将加快推进项目开复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确保精准投资、不搞“大水漫灌”。

    笔者注意到,仅仅是在今年以来的部委“官宣”中,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就已经多次被央行、统计局和发改委提及。如果将时间向前回溯,银保监会也曾做出类似表述。

    笔者认为,目前,在疫情防控与全面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关键时期,“大水漫灌”更是必须抛弃的“捷径”。水过留痕,看似能够对经济产生强刺激的“大水漫灌”,其实也会给经济发展结构优化留下强刺痛。

    所谓“大水漫灌”,在货币财政政策方面,主要体现为超发货币、大规模提高赤字率;在投资方面,体现为对于项目管理较为宽松,一些原本受政策压降的夕阳行业或受调控行业趁机上马新产能;在信贷投放方面,更多体现为部分资金流向低效率、高污染等受调控领域。综合来看,“大水漫灌”追求量不注重质。

    诚然,“大水漫灌”式的举措可能在短期内快速显效,但这种粗放式增长的模式,无疑将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效应”。

    那么,我国经济对于“大水漫灌”说不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呢?

    首先,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面临下行压力,但还是一直坚持通过激发市场活力,尤其是激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双创企业的市场活力,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无论是货币政策的定向降准、普惠金融引导,资本市场的IPO“绿色通道”、设立科创板、新三板深化改革,还是信贷端对于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这些都为激发市场活力铺就了政策基础。

    其次,近年来,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从高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等改革举措持续释放,在稳外贸的同时提升了内需消费力,为实体经济夯实发展韧性和独立性。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大水漫灌”式举措已经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再见,或许再也不见。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