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宏观时评 > 正文

王广宇:去杠杆不是抛弃实体经济

2018-07-22 14:52  来源:证券日报网 左永刚

    本报记者 左永刚

    7月21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在青岛举行以“新供给、新金融: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8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此次会议由海尔集团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承办。

QQ截图20180722145529.jpg

    王广宇致辞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王广宇在致辞时表示,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前形势却尤为堪忧。从银行信贷来看,受调控政策和实际形势影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尤其是低信用等级的民营企业融资条件明显收紧,资金周转困难,违约不断。针对当期形势,呼吁应该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缓解实体经济融资紧张局面,避免民营经济萎缩对经济造成下行压力。

    2018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支撑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有利因素正不断增多,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更优”的态势得以保持。

    王广宇指出,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和平稳运行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力推进,得益于政府不断创新和改善宏观调控,得益于新动能的快速成长,得益于以内需为主的经济结构调整。

    王广宇认为,下一步应坚持去杠杆,但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补短板。不要忘记高质量发展要依靠实体经济的初心,不要忘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要特别关注企业部门的融资和筹资困难的现实问题。

    王广宇表示,从上半年的融资数据来看,社会融资总量下降明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融资渠道被封堵,对企业而言新的融资渠道特别是权益融资又没有建立起来,实体经济又被挤到了银行信贷的独木桥,这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似乎背道而驰。去杠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增长、促进代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的新实体经济不断壮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带动引领作用才能增强。

    王广宇表示,我们一直在做一个研究,就是如何要催生出一个新型的实体经济,虚实结合、面向未来、生态可持续、天生全球化的“新实体经济”。去杠杆不是要抛弃真正的实体经济,而是要跟新实体经济部门的真实金融需求,跟直接融资、权益金融这样的金融改革更紧密结合在一起。

    针对当期形势,王广宇呼吁应该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缓解实体经济融资紧张局面,避免民营经济萎缩对经济造成下行压力。

    第一,政策要有定力,信号要明确,规则要清晰。金融稳定和监管部门给出一致意见,市场才有确定的反应,务必避免监管共振和无人值守两种极端情况。

    第二,坚定推动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去杠杆初衷是减少地方债、国企、民企、居民的债务,不是让民营企业成为“背锅侠”。现实中,民营企业传统的融资渠道紧缩甚至断流,融资能力显著下降,其重要原因在于民营企业违约概率偏高,难以获取资金供给方的信任。主管部门应通过信用增级、外部担保、吸引行业基金投资等方式,主动对接相关地方政府,综合利用内外部数据,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渠道、智能化审批流程、差异化贷后管理等新型服务机制,满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特色化融资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信用水平,疏通融资渠道。

    第三,着手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给予同等待遇,而不是进一步弱化其市场主体地位。我国企业税费负担较重是不争的事实,减税问题作为供给侧政策要点必须坚持、加大力度,实实在在落实。高税负使企业一方面加重了资金支出,内部留存资金减少,从而使内源性融资能力下降,不得不更加依赖外部融资。所以,要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继续有针对性地降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税费负担,提高民营企业内生发展能力。同时要尽快协商出台违约债券处置措施,需要探索违约债券的市场化、法治化处置措施和转让交易机制,防止违约产生的负面影响扩散、放大,进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王广宇强调,去杠杆不要忘记补短板,特别是制度短板和市场短板。从近期一系列新出的政策看,去杠杆强监管的影响会更为深远,所以要考虑进一步的补短板配套制度、政策和调控安排。如何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发挥市场作为决定性力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新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基础才能得以夯实。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