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股市热评 > 正文

A股“年轻”也是一种优势

2018-07-14 06:24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美两国股市,一个变化的速度快,牛市的时间短;一个变化的速度慢,牛市的时间长。如果抽去这个差异,比较长期的表现,A股的走势其实一点不差。

    先说美股。

    从1929年——大崩盘前的高点以来,美股总共有3个重要的牛市起点。

    一个是1932年7月,道指40.6点。从这个低点开始的一轮长期牛市,运行34年,到1966年2月1001点告一段落,其后就是长期的整理。这轮牛市总涨幅23.66倍,年均复利约9.9%。

    一个是1982年8月,道指770点。从这个低点开始的一轮长期牛市,运行到2000年1月11908点结束,其后虽然有2007年再度辉煌,但总体格局,2000年-2009年就是一个大幅震荡期,就像20世纪70年代前后一样。从770点到11908点,这轮牛市历时18年,最大涨幅14.46倍,年均复利16.43%。

    还有一个是2009年3月6469点,到今年1月最高26616点,历时9年,总涨幅3.11倍,年均复利17.02%。

    从时间结构看,3轮大牛市,时间长度分别是34年、18年、9年,由于18接近于34的0.5倍,9等于18的0.5倍,而美股的历史表现又向来有倾向0.5黄金分割的传统,所以,2018年对美股来说,不是一个好年头。

    还有一种更好的形态结构划分:将这轮牛市和上一轮牛市连在一起——它们同属于一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如是,从1982年8月770点到今年26616点,这轮超级牛市已延续了近36年,时间长度已略超过1932年开始的那轮超级牛市。期间的总涨幅是33.56倍,年均复利10.34%。

    一个国家的股市有一个国家股市的“遗传基因”,它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熔铸成的,由此,会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特征。比如,在上面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23.6、14.4、33、0.5等这些数字,它们都或多或少地和大家熟悉的斐波那契数列以及黄金分割数有关。

    鉴于分段看,17.02%和16.43%的年均复利相当,时间比例上又有0.5比例依次收缩倾向;合起来看,10.34%的年均复利和9.9%年均复利相当,36年和34年相当,2种角度都让人想起一个词,就是我常说的“临界点”。2018年,美股凶多吉少,概率极高。

    比较了低点-高点后,再来比较一下低点-低点。

    排除中间起起落落,上面3个大牛市的起点:1932年的40.6点到1982年的770点,时间跨度50年——接近一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涨幅18倍,年均复利6.06%;1982年770点到2009年6469点,涨幅7.4倍,年均复利8.2%。

    牛市起点到牛市终点的复利涨幅,上轮牛市起点到下轮牛市起点的复利涨幅,都相当接近。美股的走势就像有一条稳定的上升通道,有一个基本的上升斜率,该斜率就像主人手中的绳,市场则像被绳子牵着的那条狗,围绕主人,跑前跑后。

    美股的长牛,无疑是得益于它的慢,当然也得益于它良好的市场自我淘汰和更新机制,这种机制保障了上市公司整体(不是个体)盈利能力,能保持一个良好状态——市场本应如此,让良马淘汰劣马。

    从年均涨幅来说,A股其实一点不输于美股,而且可说是非常靓丽。即便是以目前上证指数2830点来说,跟过去的几个低点比,年均复利涨幅也相当可人。比方说,与1994年的325点比,为9.44%;和1996年的512点比,为8.1%;和2005年的998点比,为8.37%。依然不输于美股的长期复利涨幅。

    一个表现如此卓越的股市,之所以常常会给我们带来“熊冠全球”的感觉,关键在我们常常会进入一种牛市幻境,把本应十年甚至十数年的涨幅浓缩在2、3年内,结果就形成了一种“倒装句”。也就是,我们的股市故事常常是以“倒叙”的方式来叙说的。如果把倒叙改为顺叙,结果就会两样。

    比如,将6124点从2007年搬到现在2018年,那么,从2005年的998点到现在,年均复利涨幅就是15%。将5178点从2015年搬到现在,那么,从2013年的1849点到现在,年均复利涨幅就是23%。从这个角度说,A股的每一轮熊冠全球,其实都来源于牛市的虚幻。A股很美好,但也常常表现得很虚幻。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能幻想,爱冲动,又总是年轻人的特权——我就常常感叹自己已过了做梦年龄,进入“无梦时代”。像这样的虚幻故事,美股历史上也曾经讲过,比如从1924年到1929年,道琼斯指数就曾于5年内暴涨3.7倍,年均复合涨幅达到36%,超过了A股从1996年512点到2001年2245点这5年的涨幅。

    放眼全球,在各主要经济体中,所有的股市都已不再年轻,唯有A股还只有30岁不到。这样的一个年龄放在一个国家的股市身上,只能说是在青春少年期,是唯一还能继续虚幻着、美好着的大型市场,只不过它会换一种方式表现出来。

    前几周和几位20多年前的老朋友聚会,一位脱口而出“我已这把年纪了”然后赶快说“哦,我不能在你们面前这样说”的二十几年前的小伙,而今的一家美国基金经理介绍说,过去他们做市场推广,与会者基本上都是华人,现在老美已超过半数,中国股市正在成为他们的关注点。

    这倒不是对A股的大盘看得有多好,而是因为在今天美国股市,主动型投资者的空间已越来越小,基金与基金之间的比拼已完全从投资技巧的比拼让位于市场宣传与推广能力的比拼,因为指数型基金越来越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投资已不再需要技巧、需要大脑,只需按比例、按规定,将95%以上资金投入到成分股上,就完事了。换句话说,美国股市越来越宏观,在经过了近百年的进化后,选股重于选时的美股正在向招募基民重于投资技巧的方向演变。他的介绍,和《双动量投资》作者加里·安东纳奇说的“有技巧基金经理人”已被“无技巧基金经理人”取代是一个道理。

    A股成为主动型投资者唯一可展现投资技巧、理念和智慧的场所。A股也在不断向国外投资者打开它的大门。这是一种双向选择、双向顺应。一旦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折,A股的好戏就要开始了。

  • 相关资讯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