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财频道 > 期货 > 正文

期货私募生存大调查:八成挣扎在“温饱线” 多家公司忙保壳

2018-05-21 00:08  来源:证券日报 王宁
    期货私募数量不超5000家

    小公司难以撑过三年

    从公开数据来看,全国有2万多家备案的私募公司,但专注于期货投资的却不多。即便如此,在这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行业中,马太效应仍然较为突出,二八分化格局明显。

    北京市大兴区H私募公司创始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私募机构数量方面来说,目前基本处于二八分化格局,即只有两成公司有实际业务,八成处于“保壳”或“空壳”状态;从私募管理规模层面来看,管理资金在2亿元以下的偏多,10亿元以上的少之又少。

    据了解,H私募公司在2015年创立之初仅有2000多万元交易资金,截至目前,交易资金已高达8亿元左右,这些资金都是在过去三年间交易所得,且只专注黑色系商品。这位创始人表示,期货私募能撑得过三年的其实并不多,更别提只专注于几个黑色系品种上。

    事实上,能够与H私募公司管理资金规模相当、且存活时间超过三年的公司确实不多。H公司是一家典型的产业背景私募,股东为一家焦化厂的老板。正是由于有深入的产业的背景,H私募公司在期货市场上才能够把握较准确的投资机会。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公司高管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据不完全统计,不管是以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合伙期货基金,还是以“期货工作室”名义的期货私募,整体数量不超过5000家,而这其中只有不到1000家公司有实际业务开展,且其生存状态并不乐观。

    据记者了解,一般来说,一家私募每年的经营成本应当在200万元以上,目前私募向投资者收取的管理费和通道费加起来如果按照2%计算,管理资金规模应当在1亿元以上;而实际情况是,80%的期货私募管理规模在1亿元以下,1亿元至2亿元的期货私募基本挣扎在“温饱线”上。

    具体而言,这200万元成本包括场地租金、基金经理的资料费、产品通道费、第三方外包费用等。其中,找券商或期货公司支付通道费用较高,基金经理的“聘用”费用也较高。

    一家专注于服务私募的第三方机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公司90%以上的私募客户都未有实际业务开展,大多数公司都是入不敷出。即便是这种情况,仍然有很多机构热衷于“保壳”,或继续申请私募备案,其目的在于等待私募牌照待价而沽。

    “目前我们帮私募出具的内控制度、法律意见书、尽调报告等一套法律服务,收费在1万元至10万元不等。”这位第三方服务公司人士说,私募公司拿到这些材料后,还需要找券商或期货公司买一套基金材料,最后,拿着这些材料去中基协网站备案,完成这个流程才算是“保壳”成功。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