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创板 > 最新消息 > 正文

挂牌倒计时 聚焦科创板五大“谜点”

2019-07-15 01:41  来源:证券日报 闫立良 朱宝琛

    解谜:“超募”是否合理?

    前瞻:“超募”是伪命题,关键在于钱怎么用

    随着科创板的高定价、高市盈率发行,超募现象也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点。超募资金如何使用,是对科创板企业的一种考验:如果能够合理运用超募资金,将可能为上市公司创造超额的收益;反之,亦然。

    吴晓辉表示,部分投资者质疑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所谓“超募”,就是用传统思路来判断、理解和看待科创板,呈现出的水土不服。过去A股各家企业对发行市盈率“天花板”的共识和默认压低了企业估值,使得“打新股”成为一种无风险套利的行为。而科创板最大的特征就是市场化定价。既然是市场化定价,就不会限制发行规模和价格——这些能动变化恰恰是保障市场有效定价的基本保障。因此不能将科创板高定价、高市盈率的发行模式定义为“超募”。

    关于科创板“超募”的质疑,本质上来源于在科创板新环境下沿用旧思维。科创板最大的创新和制度亮点是市场化定价和自主决定发行规模,在定价发行上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企业IPO定价的过程,只要是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市场化机构和个人通过充分公开透明的询价撮合下实现的,且是双方真实意思表达。那么,上市公司以什么价格、发行多少股份、募集多少资金,对投融资各方而言都是“各取所值”的结果。这属于投融资双方的两情相悦,不能单纯的归结于上市公司在“圈钱”。所以,对“超募”的质疑,是一个伪命题。

    而“圈钱”问题,更多的是和大股东而不是上市公司有直接关联。这些募集的资金,如果留在公司,并不会对股价造成大幅的波动,也不会直接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圈钱”的关键是大股东的违规分红和套现。最典型的例子是通过大股东指使上市公司发布虚假消息募集资金,拉抬股价,最后清仓式减持套现,这样的行为才会对中小投资者权益造成极大的伤害,也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证监会对科创板股东减持做了详细的规定,比主板的减持规则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信息披露更加严格,对市场的冲击也会更小。

    刘哲表示,历史上超募出现频繁的时期,往往都发生在IPO重启的初期。比如2011年新股的超募比例曾超过100%,有的公司甚至超过700%,反映了当时资金对于新股的炒作。

    “市场化定价下的超募,更多的是市场对于定价的‘自我纠偏’的过程。”刘哲说,当前超募现象在科创板发生,固然不排除有资金对于新交易市场更为追捧的因素,但考虑到科创板和主板的上市制度有了明显差异,更多的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科创板新的制度突破必然会给市场的定价带来新的挑战,当前对于新经济企业的定价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不同投资者对科创板公司的价值判断可能存在差异。只要是在市场化条件下,投资者自主选择的结果,无论是超募,还是少募,都是市场化定价机制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

    张翠霞表示,从现有的科创板高定价、高市盈率及超募现象来看,还是要考虑相关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能力的问题。从上市公司核心驱动力来看,要想技术更新换代和做大做强,最主要的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解决社会资金支持的问题。

    上市公司如果出现超募,在后期的研发投入等方面没有兑现招股说明书中的承诺,这是要被诟病或者否决的,并且应该受到监管的约束;如果对超募资金进行了有效的管理,按照招股说明书的表述进行了合理、有效的应用,那么超募就不见得是坏事,这不光解决了上市公司融资难的问题,也会促进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推进,进而达成盈利和增收。从中长期来看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大幅改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郑虹表示,科创板不同于以往的A股投资,其创新性和包容性体现在各个环节。由于科创板的市场化定价和自主决定发行规模,给市场各方参与者一个自主决策参与的机会,大家都看好,就会存在超募的情况。超募不是圈钱,是市场化打破原有发行的天花板,但是企业不能因为超募就不对超募资金负责,更要及时的对超募资金进行信息披露。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