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创板 > 公司新闻 > 正文

纳微科技上市首日涨1274% 色谱填料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021-06-23 20:58  来源:证券日报网 陈红

    本报记者 陈红

    6月23日,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纳微科技”,股票代码“688690”,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挂牌上市。截至今日收盘,纳微科技报110.88元/股,涨幅1273.98%,成交额27.01亿元,振幅395.42%,换手率80.25%,总市值443.68亿元。

    据了解,公司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4400.00万股,发行价格为8.07元,募集资金3.5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3.08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及应用技术开发建设项目”、“海外研发和营销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三个募投项目的实施。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登陆资本市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意味着转变为一个公开透明的公众公司,无论对于企业运营水平和市场影响力的提升,还是企业融资能力和更多的可选择的融资工具,与融资产品的运营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于管理层与核心员工的激励,以及运用资本市场工具来进行规模扩张和推动技术进步的并购,都是一个质的飞跃。总之,成为上市公司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合伙人易诺青表示:“纳微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的成功挂牌上市,标志着公司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董事长江必旺博士创办的纳微科技,在微球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成功开发出世界领先的微球精准制备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下游层析介质的空白,还推动了世界层析介质精准制造技术的进步。生物制药行业投资大、技术门槛高,关系着人民生命安全。高瓴将长期支持纳微科技突破微球材料产业化这一‘卡脖子’技术,推动中国生物制药(01177)企业高质量发展。”

    知名机构纷纷入局

    业绩持续增长态势

    公开资料显示,纳微科技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的资产总额为6.5亿元,负债总额为9242.82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5.6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招股书披露显示,高瓴资本、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已纷纷入局。早在2019年12月,高瓴益恒、惠每基金、红杉智盛、上海药明康德等机构就以22.8元/股的价格入股了纳微科技。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纳微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239.58万元、1.30亿元、2.05亿元,2018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57.7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465.99万元、2342.61万元、7269.28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2.69%。

    2021年一季度,纳微科技业绩延续增长态势。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6654.04万元,同比增长161.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05.50万元,同比增长497.8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032.68万元,同比增长1000.01%。

    纳微科技预计,2021年1月份至6月份,公司可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200万元至4600万元,同比增长110.97%至131.07%。

    有券商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纳微科技是国内纳米微球材料行业龙头,公司所处的色谱填料/层析介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长期被国际大型科技公司垄断。作为后发国产厂商,公司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并参与市场竞争,凭借技术及产品的相对优势赢得市场份额。”

    “目前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还相对较小。在产品方面,公司主营产品的毛利率基本均维持在80%以上,聚合物色谱填料毛利率甚至高达91.45%,毛利率水平远高于同行业公司。公司突破微球精准制备的技术难题,打破长期国外垄断的竞争格局,未来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齐全的产品类型和专业的应用技术服务,占据一定的市场空间,同时随下游生物制药市场的高景气度,业绩有望持续高速增长。”上述分析师表示。

    “需要关注的是,公司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等产品及相关服务集中在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和增速、发展方向以及行业监管政策等都可能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上述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不断提升研发能力

    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自设立以来,纳微科技长期提升研发能力,自主研发的单分散硅胶微球、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及手性色谱填料制备技术和产品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的格局,填补国内空白。公司已承担8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以及14项苏州市级和苏州工业园区级科研项目。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拥有21项专利,均为发明专利。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公司累计研发投入金额8877.15万元,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28%;截至2020年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14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0.48%;公司已有17项发明专利形成主营业务收入。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得益于全球生物创新药研发投入的增加与新药研发成果涌现,全球对用于分离纯化和实验室分析检测的色谱填料需求不断增加。高性能微球材料是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材料,其制备与应用被《科技日报》列为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涉及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多门学科专业知识与前沿科技,门槛与壁垒较高。

    根据MarketsandMarketsTM统计,2018年全球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9.78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9.93亿美元。其中,2018年中国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12亿美元,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13亿美元。虽然预计未来中国色谱填料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市场增速,但是目前中国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仍然整体偏小。

    色谱技术的主要应用市场是生物制药领域。谈及纳微科技所处色谱填料行业发展前景,东吴证券在研报中认为:“尽管国内生物药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是未来潜在增长空间仍大。2018年美国最畅销单抗药修美乐销售额为137亿美元,中国最畅销单抗药赫赛汀销售额仅为6亿美元,侧面反映中国生物制药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纳微科技是国内少有的从事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公司,也是世界上可以对标国际巨头,实现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研发投入较大,本次募集资金有助于提升研发中心及应用技术的开发,也会进一步加强海外研发和营销中心的建设。公司打破了生物医药及平板显示等领域关键材料长期由国外厂商垄断的竞争格局,在国产创新和国际竞争方面,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纳微科技所处色谱填料领域属于一个新兴的细分行业,较强的市场专业性导致的技术壁垒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也是利弊各半,好处是比较容易构筑企业发展的技术护城河和巩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而不利之处在于专业性导致了市场空间的相对局限。”柏文喜向《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