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创板 > 公司新闻 > 正文

奇瑞新能源低调回应登陆科创板 业内称尽早上市融资或为最优解

2019-06-27 02:29  来源:证券日报 龚梦泽

    ■本报记者 龚梦泽

    近日,关于奇瑞新能源或谋求科创板上市的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有接近奇瑞新能源人士向媒体透露,公司正在为独立上市做准备。与之佐证的是,5月29日,“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更名为“奇瑞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主体也由“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其他有限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内部还专门开了一次说明会,领导认为技术公司的主体属性无法满足未来上市需求。”谈及更名一事,上述人士表示。结合奇瑞新能源多年来辗转谋求上市的经历,再度为市场对其独立上市的猜测打开想象空间。

    为此,《证券日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奇瑞汽车新闻发言人金弋波,其对记者表示“公司暂无相关信息对外披露,如果有新消息会第一时间发布通告。”

    奇瑞新能源辗转上市路

    资料显示,奇瑞新能源成立于2010年4月份,前身为奇瑞汽车新能源项目组。2015年,凭借国家产业政策助推,奇瑞新能源年销量突破1.4万辆,同比增长160%,位居行业前三位。同年实现净利润8732万元,增幅高达226%,成为奇瑞集团旗下少数能够实现盈利的业务板块之一。

    尽管如此,对奇瑞汽车来说,眼下的时节却颇有些流年不利的味道。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自2016年以来,奇瑞汽车动作不断,先是将旗下芜湖奇瑞变速箱有限公司(奇瑞股份)100%股份出售给上市公司万里扬,后又有上市公司海螺型材欲收购奇瑞新能源的控股权。

    2016年5月22日,海螺型材一纸公告引得业界错愕。公司称,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奇瑞新能源股权,并取得该公司的控股权,同时发行股份配套筹集资金。一时间,借壳上市、缓现金流之急等各种猜测甚嚣尘上。

    事实上,彼时新能源汽车正值汽车行业的“风口”,政策支持、销量飞涨,不仅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更是众多车企争相抢滩登陆的新高地,然而奇瑞当时却反其道行之,选择将外界一致看好的优质资产拱手相让。

    怎料,形势再度出现反转——海螺型材宣布收购股权一事告吹。戏剧性的变化仍在上演。就在海螺型材因缺少资质放弃收购后不久,奇瑞新能源却迅速的获得了发改委颁发的造车资质,成为北汽新能源、长江EV、前途汽车之后,第四家获得独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在错失先发优势的情况下,奇瑞新能源渐渐与国内其他新能源头部企业拉开差距。就在奇瑞辗转腾挪这段时间里,很多来自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发展进程提速,纷纷从集团独立并获得造车资质。其中,最早实现独立的北汽新能源更是于2018年正式A股完成上市。

    对此,有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海螺型材与奇瑞汽车均来自安徽芜湖,建材企业收购汽车企业这种颇有“拉郎配”的收购行为,不排除是政府为了解决奇瑞汽车久拖未决的上市问题。他认为,回顾此前当地政府意图撮合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组建“大安汽”的思路,这一做法并非没有可能。

    登陆科创板或为最优解

    事实上,虽然收购一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随着科创板概念愈热以及公司近期更名,奇瑞新能源或谋求科创板新能源车企第一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奇瑞一直计划通过出售资产,完成自身的资产梳理,为公司上市铺路。早在2015年,奇瑞汽车就先后两次减持奇瑞新能源的股份。当年9月份,奇瑞汽车向芜湖建投转让奇瑞新能源30%的股权,转让价格为9.22亿元。12月份,奇瑞汽车又以9.22亿元的价格向芜湖建瑞股权投资基金转让其持有的奇瑞新能源30%的股权。

    与此同时,奇瑞也在全面优化业务和股权架构,重新梳理品牌。据统计,仅2014年,奇瑞股份就完成了37家子公司的剥离;2017年,奇瑞接连出售观致和奇瑞巴西公司股权;2018年,奇瑞将凯翼51%股权出售给宜宾五粮液。而自2018年底以来,奇瑞出售了旗下多套房产、设备物资,以及闲置车辆等资源。

    “奇瑞汽车多次转让股权表明,并不是想放弃新能源车业务,恰恰是为了筹措更多的资金来发展新能源。”有接近奇瑞方面人士对记者表示。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也公开表示过,2018年新能源汽车力争销售量翻两番,实现10万辆销量。2020年冲刺年销量20万辆的目标。

    对此,上述人士表示,奇瑞新能源后期如果不能够获得足够的销量和市占率,将意味着先期投入的资金无法及时回笼,进而影响到后续的扩张。奇瑞新能源的发展已隐现出资金缺口大,发展不明朗的问题。作为有效的融资手段,顺应政策登陆科创板不失为明智选择。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