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近日,由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矿信托”)主办的第四届五矿产业金融论坛系列活动之“ESG理念助力构建信托新生态”信托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ESG理念引领信托产融互驱新格局》《2024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办。

论坛现场 昌校宇/摄
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委员、专职副会长闫建东在致辞中表示,ESG理念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国家战略部署高度契合。对于正处转型攻坚期的信托业而言,践行ESG理念既是落实监管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托业必须彻底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将资产配置、财富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功能,深度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领域各环节。为此,中国信托业协会也在积极努力,继今年7月份修订发布《绿色信托指引》、出台《信托行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披露指南》后,目前正在推进编写《绿色信托案例集》,旨在通过优秀案例的示范效应,推动行业进一步做实做优“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
五矿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威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双碳”背景下的宏观环境和回归本源的行业环境,ESG不仅是信托业务的创新路径,更是信托制度的价值回归。信托业的ESG实践,本质上是在回答如何让金融活水滋养生态沃土、如何让财富管理惠及民生福祉、如何让行业发展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时代课题,五矿信托愿与行业同仁一道,为构建信托新生态贡献力量。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证券期货研究所终身名誉所长贺强系统阐述了信托业与ESG理念“天然的适配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长期主义高度契合,信托制度的长期存续性与ESG所关注的长远价值、代际公平的理念不谋而合;二是风控基因一脉相承,信托严谨的尽职调查传统,可以系统性地将环境、社会风险纳入风控流程;三是业务模式灵活多元,信托独特的制度设计使其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社会影响力投资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会上,五矿信托正式发布了《ESG理念引领信托产融互驱新格局》行业研究报告与《2024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

论坛现场 昌校宇/摄
五矿信托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雁在深度解读行业报告《ESG理念引领信托产融互驱新格局》时认为,2025年是ESG理念从“理论倡导”全面迈向“实践深耕”的突破之年。ESG不仅推动了全球金融治理框架的重构,也正深刻改变信托业的发展逻辑。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信托业合计有16.68万亿元资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支持实体经济部门,占资金信托规模的75%。信托凭借财产独立、风险隔离、跨市场配置资源、契约化安排灵活等特性,成为连接金融资本与产业要素的“天然纽带”,而ESG理念下的信托产品,不再仅仅以风险调整收益为核心,更强调服务目标的社会价值与环境贡献,是金融资源配置与“信义义务”制度相融的集中体现。
五矿信托党委副书记耿一然对《2024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进行了解读并表示,报告通过详细数据和案例,全面展示了五矿信托的年度实践成果。在公司治理方面,坚持党建引领,构建起完善的ESG治理架构。在绿色金融方面,绿色信托存续规模达64.02亿元,并成功打造了“绿色投资3号”等标杆产品。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截至2024年底,投向实体经济领域的规模达5430.62亿元,占存续信托计划本金规模的85.21%。在回归信托本源方面,家族信托管理规模近800亿元,养老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等业务引领行业创新。在公益慈善领域,“三江源”慈善信托品牌累计规模达2.2亿元,位于行业前列。
随后,在题为“破局与重构:ESG如何重塑信托业务价值链”的圆桌研讨环节,多位专家展开了深入探讨,为信托业的ESG创新发展探索可行路径。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