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券商 > 正文

财达证券:建议加大债券融资 推动石家庄市高质量发展

2021-07-10 11:24  来源:证券日报网 赵学毅 张晓玉

    本报记者 赵学毅 见习记者 张晓玉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从坚持省会功能定位、坚持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多个方面推动石家庄市高质量发展。

    财达证券债券融资部执行董事苑德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代城市的建设、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债券作为有效的直接融资工具,具备募集资金规模大、使用期限长、资金成本较低等优势,能够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通过对接资本市场加大债券融资能够有效推动石家庄市高质量发展。”

    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2020年,石家庄市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1414.00亿元、1713.27亿元、1312.2亿元、1453.54亿元、1346.45亿元。

    从城市发展情况来看,近五年,石家庄市GDP分别为5927.73亿元、6177.03亿元、5375.09亿元、5809.90亿元、5935.10亿元。2016年以来石家庄市GDP存在一定波动,全国排名也出现波动下滑的趋势,从2016年的全国第34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38位。

    河北位于中原地区,与河南、安徽毗邻。尽管地理位置相近,但近五年来,河南省会郑州和安徽省会合肥经济高速发展。《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公开数据显示,近五年,郑州市GDP总量和排名均呈稳步上升趋势,从2016年全国第18位上升到2020年第16位;合肥市经过五年的高速发展,2020年GDP(10045.72亿元)已超过万亿规模,成为第20个破万亿GDP城市,而石家庄市GDP仍维持在6000亿元水平。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个省会城市经济发展迥异主要与产业结构和区位有关系。从产业结构来看,石家庄市相对于郑州市和合肥市而言传统产业比例高,虽然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二产业,但服务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比重大,创新能力相对弱,在绿色发展理念下,传统产业在做减法,而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足够规模的产业集群,因此发展后劲略显不足。从区位来看,合肥市同时享受了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几个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红利,承接沪宁杭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能够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升级。郑州市本来就是重要交通枢纽,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郑州市的发展是打通内循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而石家庄市从地理位置来看并不位于京津冀地区的核心位置,既不像合肥市能够梯度承接长三角资源,又不像郑州市处于中原地区要素循环的枢纽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庄市、郑州市和合肥市除了在产业结构和区位存在一定差别,三个省会城市在债券发行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郑州市近五年保持着3000亿元以上的债券发行规模,为郑州市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合肥市债券融资规模也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增长,2020年合肥市各类企业共发行债券超3700亿元。而同期,石家庄市各类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基本维持在1500亿元左右。

    苑德江表示,加快债券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市发展和综合排名上升,有助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胡麒牧看来,地方债的发行能在目前财权事权不对等的财税体制下让地方政府获得更多用于城市发展的资金,目前地方债的投向多为基础设施建设,这本身就起到了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另外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可以为改善民生和产业发展提供较好的硬件环境,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带动对上下游产业的需求。

    对于石家庄市债券融资建议,苑德江认为,一是优化整合国有资源,做大做强企业综合实力。融资规模的提升、融资能力的优化,归根结底离不开企业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因此建议石家庄市从项目资源引入、财政补贴、税收返还、国有资源注入等方面给予国有企业多维度地支持,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提高债券融资比例,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债券作为直接融资产品,具有募集资金规模大、债券使用期限长、资金成本较低、资金使用相对灵活、可纯信用发行等优势。因此建议石家庄市国有企业持续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提高债券融资比例,增强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力。

    三是探索创新型债券产品,丰富债券融资渠道。债券市场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推出了短期公司债券、可续期债券、绿色债券、扶贫债券、纾困债券、乡村振兴债券、碳中和债券和权益出资型债券等多种债券产品,可以为企业债券融资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支持。因此建议石家庄市国有企业可根据资金用途和期限要求,灵活地选择和搭配创新型配债券产品,助力企业融资渠道拓展和项目资金的如期安排。

(编辑 白宝玉)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