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券商 > 正文

广发证券沈明高:中国规模红利将是驱动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动力

2019-12-22 16:04  来源:证券日报网 周尚伃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近日,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未来五到十年里,中国的规模红利很可能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不到25%增长到目前53%左右,沈明高指出,这样的结构调整具有收缩性特点,很重要的原因是,服务业劳动力生产力水平低于制造业。国际经验表明,如果服务业占比继续提升,中国GDP增速未来很可能在4%-6%之间;要想保持较高速增长,就要避免服务业在GDP中占比短期内过快上升。

    沈明高认为,长期来看,人均收入提高以后,消费能力提高,服务业占比就应该提高。但短期来看,服务业占比提高过快是制造业增长放慢和衰退的结果。如果想要GDP增速“保6”,特别是在宏观政策中性条件下实现较快的GDP增长,就要想办法避免服务业占比过快上升,想办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的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样GDP增速才不会下降太快。

    未来如何寻找新的增长动能?沈明高指出,梳理美国各经济扩张时期前十大上市公司市值及行业,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大市值公司行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这是发达国家的标志;二是行业动态轮动,从早期的汽车、石油,到近期的互联网、零售、金融,很大程度上都很好利用了规模优势。

    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的优势在哪里?沈明高认为是规模。将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与美国、当下的中国与美国对比,日本人口在G20中占比3%-5%,但制造业增加值最高峰达到G20的1/4,此后日本制造业占比开始向消费占比回归。而中国目前人口占G20的30%左右,消费只占G20的11.7%,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5.5%。中国的规模优势在于消费占比向人口占比的回归,向上支撑制造业比重继续上升。“如果能够利用好规模优势,时间就在我们这一边。”沈明高表示。

    要实现规模优势,沈明高指出,一是要将中国的生产者转化为消费者。过去全球化格局是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但未来这一格局不可持续。目前中国制造业占G20的比重较消费占比高23.8个百分点,高于G20中新兴市场的17个点,未来两者差距须大幅度缩小。

    “二是要以标准化带动规模化的实现。”沈明高强调。中国是制造业产业链全球最长、最全的国家之一。下一步,要更多以标准化方式拥抱规模红利,超越美国、德国。以中餐中标准化程度最高的海底捞为例,今年其股价指数升幅远高于H股食品行业板块的表现,说明谁拥有规模红利谁就享受溢价。在制造业、机械行业专用设备向通用设备转换中,通用设备标准化的提高,是中国更好利用规模红利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关键节点。

    沈明高还表示,工业4.0、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都具有规模经济优势,是货币化中国规模红利的重要技术动力。我国正站在技术创新与规模红利叠加的风口,能够善用规模优势的行业和企业将拥有未来。

(编辑 乔川川)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