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券商 > 正文

违约多发 不良债投资空间巨大

2018-01-24 05:47  来源:中国证券报

    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全年共有49只债券出现违约,与此同时,2017年进行违约兑付的债券仅为22只。有分析人士指出,自“11超日债”正式打破公募债刚兑以来,债券市场违约逐步进入常态化。中长期来看,受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规模扩张影响,预计违约债等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需求旺盛。

    违约债市场方兴未艾

    说到违约债重组,就绕不过2015年的“超日债破产重整”。申万宏源债券研究报告指出,在此案例中,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具体体现在对外部出资人的引进,与债权银行的谈判、资产管理公司的介入等多个方面,保证了破产重整的顺利达成。政府的支持也保证了“11超日债”持有人获得了远高于银行等其他普通债权人的偿还率。

    申万宏源债券研究团队也指出,随着违约的常态化,政府的兜底意愿和能力均显著降低,从近期的违约债券处理情况来看,政府越来越多地采取中立态度。而银行在不良率高企的压力之下,其博弈的动力增强。在此情况下,债券持有人因为信息劣势极容易处于比银行更差的偿还地位。

    “参与国企违约债很少是直接面对债券持有人盘活,合作大型重组计划的可能性也不高,更多是关注破产清算过程中流出的资产。比如东北特钢等项目在资产重组中流出的优质资产。”北京某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民营资本通常很难介入国有背景的债务重组。一方面国有企业一般体量较大,民营资本救助难度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背后股东的救助也会限制民营资本的介入。此外,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或者破产清算涉及多方面考量,民营资本贸然参与可能会遇到诸多风险等问题。

    他表示,由于涉及信用定价等问题,目前国内违约债市场很难像国外一样,先从持有人手上收回债券再进行受偿。此外,现在国内证券市场的违约债池还不够大,经过企业类型、企业体量、违约真实原因、关联方支持等多个环节筛选,最终适合民营资本买入的标的确实有限。

    各环节投资机会隐现

    在此背景下,AMC(不良资产处置行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不良资产市场生态系统中既包括银行、非银金融机构等上游来源,又包括上市公司、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者以及私募基金等终端投资方,也包括各AMC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处置环节的参与者。

    西南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刘嘉玮指出,在AMC生态链中,资产处置的公司处于相对核心的位置,连接着银行和中介机构,议价能力强。当前市场当中拥有不良资产处置牌照的金融机构仍比较稀缺,在市场供给有限&资产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AMC行业的盈利增长确定性逐步提升,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太平洋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魏涛指出,2017年10月首个地方AMC管理办法出台,预计地方不良资产处置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预计会有更多地方AMC管理办法陆续出台,制度完善后各地方AMC将进入下一发展阶段;地方AMC能有效的分担四大金融资管公司一级收购的重任,从而激发整个地方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另一方面,私募基金在我国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也越发活跃。前述某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他所在的私募基金主要参与限制因素更少的民营企业的违约救助。根据2017年债券违约数据统计,民营债重新成为了债市的风险高发区,未来或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民营企业的盘活,甚至主导相关企业的债务重组。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