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券商 > 正文

在港中资投行受益内地企业上市潮 全球服务能力仍欠缺

2018-01-18 05:27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陈冬生 王玉玲

    港交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港交所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为164.27亿美元,位居全球交易所第三位。2017年,新上市公司数量为174家,较2016年增加38.1%。

    据中国香港一位外资投行资深人士介绍,港股上市过程中,一般收取融资额的2.5%~3%的承销费用。据此简单估算,各路投行在香港市场每年从仅新股上市赚取大约在4.11亿~4.93亿美元。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了2017年10家在港交所首次公开招股(IPO)集资额最高的新上市公司的联席保荐人后发现,其中22家次是外资投行,仅7家次是中资券商。

    投行去年从香港IPO

    获逾4.11亿美元收入

    上述资深投行人士介绍,港股上市过程和A股不同,投行一般分4个等级:联席保荐人、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最高级为联席保荐人,等级越高工作越全面,有些公司上市过程中只有联席保荐人、联席全球协调人,没有其他两类投行。

    该投行人士表示,联席保荐人除了其他级别投行的工作之外,还需要协调律所、监管部门等,以及负责聆讯前文件准备、前期尽调等工作;联席全球协调人主要是在销售与市场推介环节,其可以看到全球全部客户的订单情况,可以根据汇总订单,进行股份的分配。不过,联席全球协调人为了满足公司内部的相关要求,会要求联席保荐人提供相关尽调报告;联席账簿管理人主要负责收订单但看不到全部的订单,也没有分配和定价权;而联席牵头经办人主要负责公司上市后撰写研报的工作。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一般港股上市收取融资额2.5%~3%的承销费用,联席保荐人、联席全球协调人瓜分其中的70%~80%,剩下的20%~30%归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

    港交所数据显示,2017年,港交所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为164.27亿美元,位居全球交易所第三位。意味着,各路投行在香港市场去年仅新股上市这块的蛋糕大约在4.11亿~4.93亿美元。

    中资券商受益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潮

    2017年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企业共计55家,占当年的32%。截至2017年12月29日,内地企业总数量为1051家,总市值为22.52万亿港元。

    从2008年来看,港股市场内地企业市值正在不断增长,2008年底内地企业市值仅为6.16万亿港元,到了2017年市值已经升至22.52万亿港元。不过,内地企业市值占港股总市值的比例长期维持在60%左右。

    一位在港中资券商董事长介绍,中资券商投行在香港的地位提升明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投行业务尤其是IPO方面,中资券商占了70%左右的市场份额。另外一位中资券商负责人认为,近年来,在港中资券商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和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有着很大关系。

    不过,按照记者统计,2017年,10家在港交所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最高的新上市公司的联席保荐人中,22家次是外资投行,仅7家次是中资券商。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面向全球的投资者,比如来自美国、欧洲的资金,中资券商在全球的渠道或者分支机构相对较少,而外资投行拥有全球的销售团队和分支机构。最简单的表现形式就是,外资大行可以在全球进行路演。虽然近年来,一些中资券商在海外开始设立一些办公室,但外资大行在机构数量、人员规模以及本地资源等方面更有优势。

    一位香港外资投行人士介绍,中资券商相当比例是国企背景,不是独立的投行,这几年,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潮,以银行系中资券商为例,一些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与内地银行之间本身就存在借贷关系,他们会优先选择中资券商。

    前述中资券商董事长也表示,中资券商在独立完成大单、全球服务能力方面相对欠缺,一些比较大的单一般会选择和外资大行合作完成。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