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悦
Wind资讯数据显示,自5月份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以来,各类主体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持续放量。截至6月30日,全市场已发行387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超5800亿元。
银行是科创债的重要新增发行主体。截至6月30日,银行科创债发行数量扩容至26只。6月30日,四川银行开启11亿元的科创债发行,发行完成后,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将超过2200亿元。
中小银行加入发行阵营
根据中国货币网公开信息,四川银行将于6月30日至7月2日发行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总额为11亿元,期限为5年期。长沙银行紧随其后,将于7月1日至7月3日发行规模为40亿元的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
自债券市场“科技板”启航以来,银行作为新加入的发行主体,扮演着科创债发行的主要角色。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大行及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率先开启发行。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国家开发银行合计发行200亿元的科创债;工、农、中、建、交等5家国有大行科创债发行规模合计为1100亿元,占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的近50%。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方面,6家银行已发行科创债,包括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渤海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其中浦发银行的发行规模最大,为150亿元。
5月份,杭州银行、上海银行、徽商银行、北京银行4家位于科创高地的区域性银行,合计发行230亿元的科创债。6月份以来,区域性中小银行入局科创债发行的步伐有所提速。6月份内,重庆银行、南京银行、东莞银行、湖州银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四川银行加入科创债发行阵营,其中青岛农村商业银行为首家发行科创债的农商行。
发行科创债的银行普遍将募集资金投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中规定的科创领域,包括发放科技贷款、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的债券等,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如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3只科创债,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创企业日常经营周转,以及投放于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型企业。
发行利率整体较低
业内人士表示,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支持下,此轮科创债的发行利率相较于发行人自身债券发行票面利率及区域同级别债券票面利率更低。从不同类型的发行人间来看,AAA级央企、国企和商业银行发行的科创债利率较低,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主体的发行利率因主体资质、市场环境等因素存在差异。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认为,从银行发行的科创债来看,政策性银行的发行利率最低,其次是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发行利率略高于国有大行,而区域性中小银行的发行利率相对更高。
数据显示,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25贴现国开科创01”票面利率仅为1.17%。国有大行的发行利率普遍在1.65%左右。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等6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科创债平均票面利率为1.70%。区域性中小银行中,如湖州银行发行的“25湖州银行科创债01”票面利率达1.95%。
“尽管发行利率整体较低,但科创债的市场认购热情较高。”明明进一步表示,总体来看,如5月份,科创债的加权平均超额认购倍数达到3.82倍,相较于2025年4月份的2.69倍,大幅提升41.9%,其中多只债券的认购倍数突破5倍。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科创债是金融工具与产业政策的深度融合,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推动科技金融生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