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冰
日前,兴业银行温州分行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下称“货币桥”)为当地某企业成功办理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该笔交易不仅是温州市首笔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支付交易,同时也是浙江省截至目前金额最大的货币桥业务。
经梳理,年内多家银行正积极参与货币桥项目,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与跨境贸易便利化。
已实现多个货币桥应用场景落地
所谓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是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银行(泰国央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建设,致力于打造以央行数字货币为核心的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扩展性且符合监管要求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
据了解,作为境内货币桥参与机构之一,兴业银行在全国已实现包括贸易结算、跨境资金池等在内的多个货币桥应用场景落地。充分验证了通过货币桥进行跨境支付,具有处理效率高、交易成本低等显著优势。
兴业银行温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优化货币桥业务办理流程,以专业政策服务和优质金融服务,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助力我市开放型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在货币桥项目落地中扮演着技术落地与场景创新的核心角色。一方面,银行作为直接参与方,承担着货币桥底层技术架构的搭建任务;另一方面,银行通过探索多样化应用场景,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场景跨境支付的实际落地,验证技术可行性,推动货币桥从理论走向实践。”
“银行在货币桥项目中的作用主要是技术与场景落地的桥梁,也是政策与市场的连接者,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者。”在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看来,银行作为货币桥的直接参与者,负责将央行数字货币技术转化为实际跨境支付场景,并通过优化流程降低企业操作门槛。银行积极探索货币桥项目实践,响应监管政策,推动货币桥与地方经济需求结合,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举措。
银行正积极参与
经梳理,年内已有多家银行落地货币桥项目。比如,2025年2月份,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指导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深度对接客户需求,成功落地陕西省内首笔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支付业务;3月份,在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支持下,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落地深圳市首笔跨境资金池资本项下多边央行货币桥跨境结算业务,为某大型跨国集团办理6.37亿元跨境人民币汇款;5月份,在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的指导下,农业银行新疆分行成功落地新疆首笔服务贸易项下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支付业务。
薛洪言表示,“银行积极参与货币桥项目对自身业务拓展和跨境支付体系变革具有双重现实意义。从银行自身看,货币桥为其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通过提供跨境支付、外汇兑换等增值服务,银行可获取手续费收入,同时借助数字货币桥的低成本优势吸引更多跨境贸易客户。对跨境支付发展而言,货币桥重构了传统代理行模式,实现‘支付即结算’的实时交易。相较于SWIFT系统平均2天-5天的结算周期,货币桥将时间压缩至秒级,显著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这种效率提升尤其利好中小微企业,帮助其更便捷地参与国际贸易。”
“银行在货币桥项目中的角色不仅是技术执行者,更是战略推动者。货币桥对银行自身的影响是提升跨境业务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和吸引外贸企业客户。货币桥点对点结算可减少中间费用和人工审核成本,银行可通过规模效应扩大利润空间。通过提供安全、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银行可吸引外贸企业长期合作,拓展国际业务版图。”田利辉说。
在货币桥项目探索方面,银行未来还可以在哪些方向发力?薛洪言认为,未来银行可在三个方向深化货币桥探索。一是拓展场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除现有贸易结算外,可探索供应链金融、跨境保险、外汇衍生品等场景。二是加强国际合作与标准共建。三是优化技术与风险管理。在技术层面,需进一步完善区块链隐私保护机制,确保交易数据安全;在风险层面,需建立跨境反洗钱等联防联控机制,例如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合规检查,提升风险识别效率。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