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银行 > 正文

走进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国企系列报道之——光大银行:深植改革基因的金融生态塑造者

2019-12-24 02:20  来源:证券日报 董少鹏 向炎涛

img_4446629995d6ebe4b80613.jpg

    编者按:今年,新中国迎来了70周年华诞。70年风雨兼程,70年峥嵘岁月。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到如今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批批国企的前赴后继,他们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本报记者 董少鹏 向炎涛

    “一部手机走天下”,这是当今中国人支付方式的最生动描述。无论是在柴米油盐水电气等社区场景下缴费,还是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场景下缴费,人们熟悉的往往是互联网服务平台。其实,在这些互联网服务平台背后,有一个默默提供金融服务支持的光大银行。光大云缴费整合丰富多样的便民缴费服务并输出至微信等各大网络平台、电商平台、金融同业等超过400家合作机构,覆盖人群达3.2亿人。

    1992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指引下,中国光大银行应运而生。作为光大集团的旗舰,光大银行深植改革“基因”,在不同发展时期都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书写了多个中国金融业第一。光大银行超前谋划,重金投入,精准推进,已经树立起“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标杆,目前正在进入深耕阶段。

    “光大银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先锋。”近日,在北京市金融街光大银行总部,光大银行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李嘉焱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如此表示。

李嘉焱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2.jpg.jpg

光大银行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李嘉焱(左)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

    开创境外机构投资者 参股中国商业银行的先河

    光大银行是光大集团的重要成员。李嘉焱回忆道,1983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春时节,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王光英向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再打开一扇改革开放的窗口,建议在中国香港设立一个综合性的企业。当年8月18日,经中央研究同意,光大集团在中国香港创办并正式营业,王光英担任董事长。

    光大集团以贸易起家、实业开路,通过引进海外资金、技术和设备,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服务,积极践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成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时任人民银行常务副行长、后来出任光大集团第二任董事长的邱晴提出,光大集团不仅要做实业、做贸易,还要向金融领域进军。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光大集团积极开办金融业务,主动回归内地市场,先后成立了光大银行、光大证券等金融企业。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光大银行应运而生。1992年4月25日,光大银行获得国务院和人民银行的批复许可,在北京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8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开业仪式。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荣毅仁、邹家华、陈慕华等出席。“据一些老同志回忆,当时光大银行的员工都充满了喜悦和荣耀,这么盛大的场面,引起国家领导人这么高度的重视,在中国金融史上是不多见的。”李嘉焱回忆道。

    伴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春风,光大银行在成立之初便得到了快速发展。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开始了金融体制改革历程。1995年,《商业银行法》开始实施。这为光大银行业务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

李嘉焱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4.jpg.jpg

光大银行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李嘉焱

    “可以说,光大银行是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先锋。”李嘉焱说,1997年,光大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工作,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的全资附属企业改组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最早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之一。

    “当时,光大银行成功引进亚洲开发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在内,一共引进了132家股东,既有个人投资者,也有大型国有企业、民营机构和外资机构等。形成了股份多元化的格局,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李嘉焱说,光大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不仅资本金规模得以充实,建立起了股份公司的组织架构,更重要的是以亚洲开发银行入股为标志,开创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国际金融组织参股中国商业银行的先河。

    实行股份改造后,光大银行资本实力迅速扩大。至1998年底,光大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达747亿元,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率在国内银行机构中名列前茅;资本净值达60.7亿元,资本充足率达17.1%,远远高于巴塞尔协议和人民银行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名列国内银行之首。1999年,光大银行整体接收原中国投资银行,资产规模、营业网点、业务量和从业人员进一步扩张,市场占有率扩大。由此,光大银行在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一度曾为国内仅次于工、农、中、建、交的第六大商业银行。

    把握市场机会窗口 形成资本补充经典案例

    2010年8月18日,光大银行以28天的“光速”登陆A股市场,募集资金217亿元,创同类银行IPO最大融资规模。2013年12月份,光大银行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A+H两地上市银行。

    李嘉焱曾担任光大银行上市办负责人,亲历了光大银行两次上市的全过程。他回忆说,“光大银行2010年A股上市和2013年H股上市,经历了许多波折,克服了种种困难”。

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光大银行2.jpg.jpg

《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光大银行

    2010年,光大银行准备上市时,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还没有结束,资本市场及实体经济都面临压力。李嘉焱说,“当时上市的时间窗口是有限的,我们准备非常周密,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很有限的时间窗口,最终实现了在8月18日上市的目标。”8月18日对于光大人有特殊意义,这一天是光大银行正式开业18周年的纪念日。基于较好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状况,光大银行的财务指标和业务表现等都符合市场预期,发行上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光大银行股票在战略配售阶段就供不应求,最终实现了1.58倍PB定价。

    有了A股的上市经验,2013年光大银行H股上市时,从各方面进行了充分、精心的准备。“当时我们两次开展全球路演,帮助国际投资者了解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包括业务特色、竞争优势、风险管控、管理团队等投资亮点。最后我们克服了欧债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成功完成了H股上市。”李嘉焱说到,光大银行H股IPO仅历时10天,成为2013年香港最大规模的IPO,也是2013年亚洲市场(除日本)最大IPO以及2013年全球第三大IPO。2013年12月20日,光大银行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融资规模为港币248.52亿元。

    李嘉焱表示,两地上市后,光大银行建立起持续的资本补充平台和机制。公司实时把握资本市场窗口机会,不断壮大资本实力,优化资本结构。“2017年,我们同时开展三种资本工具融资行动,成为让国内外投行都赞叹的经典资本补充案例。当年3月份发行A股可转债300亿元、8月份发行二级资本债400亿元、年底完成H股定向增发310亿港元补充核心资本,2017年一个财务年度内实现了近1000亿元的资本补充。”据李嘉焱介绍,上市以来,光大银行将内源与外源资本补充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通过组合式资本补充计划,不断夯实资本基础。

    “这些坚实基础决定了光大银行在2018年和2019年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格局,无论进行战略优化,还是与同业对标,都有比较好的业绩表现。2018年营业收入增长达20%,一方面是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是资产质量把控较好,各项风险指标向好,不良贷款率下降。光大银行进入了一个健康发展的通道。”李嘉焱说。

    光大银行财报显示,2019年1月份至9月份,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23.19%;为近6年最大增幅;实现净利润314.66亿元,同比增长13.2%,为近5年来最大增幅;拨备覆盖率179.10%,较上年年末上升2.94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

    “目前,我们制定了明年发行400亿元永续债的计划。”李嘉焱说,光大银行对于资本金补充保持前瞻性安排,会根据五年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相适应的资本补充计划,并根据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动态调整,以更好把握住机会窗口。

    公告显示,光大银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方案已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已上报监管部门审批,预计明年上半年能够实施。发行之后,预计光大银行资本充足水平会有较大的提升,对银行的经营发展发挥重要支持作用。

    念好“敏捷、科技、生态”真经 深耕财富管理市场

    “光大银行是光大集团整个业务板块中最重要的旗舰,同时也是光大集团金融业的旗舰,从成立到现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光大银行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在光大集团占很大的比重。”谈及光大银行在光大集团所处位置时,李嘉焱如是说。

    2017年12月份,李晓鹏履新光大集团担任董事长,提出把光大集团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融控股集团,自此,光大集团走在了新的航道上。光大集团提出实施“敏捷、科技、生态”三大战略转型,并提出六大E-SBU协同发展。

    李嘉焱介绍,“E”是指具有生态圈形态(Ecosphere)、数字化要素(Electronic)、一个光大特色(Everbright)等三个“E”特点。“SBU”即英文“StrategicBusinessUnit”的缩写,就是集团战略重点业务单元。目前,光大集团主要形成了财富、投资、投行、环保、旅游、健康六大战略重点业务单元,打造“E-SBU”实际上就是打造具有光大特色的战略重点业务协同发展生态圈,发挥光大集团综合经营和产融合作优势形成的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模式。

    在光大集团六大E-SBU建设中,财富E-SBU起到基础性和平台性作用;而在财富E-SBU建设中,光大银行是牵头企业,由此,光大银行提出了“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战略愿景。

李嘉焱.jpg.jpg

光大银行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李嘉焱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

    事实上,光大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一直扮演着先行者角色。李嘉焱告诉记者,中国的第一只人民币理财产品、第一只外币理财产品以及第一只结构化理财产品、第一只信托理财产品,都是由光大银行率先发行的,“要理财找光大”已经口口相传。光大在理财方面的先发优势也得到了监管部门、业内的认同。据介绍,自2004年推出国内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以来,15年来,光大银行累计发行理财产品27万亿元,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超过3300亿元。

    如今,光大银行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战略已上升到光大集团战略层面。在李嘉焱看来,光大集团作为一家拥有全牌照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无疑为光大银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光大集团所有的金融牌照都涉及到财富管理,客户资源、产品资源、金融服务资源能够共享。光大集团的环保、旅游和健康产业板块,也聚集了相当丰富的客户资源。比如说旅游板块,著名的乌镇就在光大旅游旗下,那里一年的客流量超过一千万人次,这些有可能成为光大银行的潜在客户。再比如健康板块,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线下药店嘉事堂,他们也有很好的客户。再如环保产业,去年有将近一百万人次参观了光大环保项目。光大银行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要凝聚高端客户,光大集团的金融和实业都可以提供支持。”李嘉焱说。

    李嘉焱表示,除了集团赋能,光大银行还积极探索财富管理和科技输出相融合的模式,加强科技赋能。着力实现前沿金融科技的领先突破,利用现代科技思维和手段,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使用率和渗透率,持续优化客群和产品组合,在资管业务市场竞争中实现领航。此外,今年9月份,光大银行全资子公司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是全国首家开业的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

    发力金融科技名品建设 助力金融服务生态

    李嘉焱告诉记者,在光大集团提出的“敏捷、科技、生态”三大战略中,“敏捷”强调的是,在一个强总部下,贯彻整体经营发展战略方针,体现企业的效率,实现组织架构扁平化,并建立起应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而“科技”则包括科技投入、人才引进、科技系统开发建设等。从经营发展的业务模式、业务体系到风控体系等都要把科技放在重要位置。

    近年来,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提出“数字光大”目标,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柔性团队建设,实施“科技投入倍增计划”。李嘉焱介绍,目前光大银行每年的科技投入达到营业收入的2.5%。今年9月份,光大银行将原电子银行部更名升级为数字金融部,成为业内率先成立数字金融部的银行。目前,光大银行已在普惠金融、财富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多领域打造了诸多光大金融科技名品,赋能光大银行的“一流财富管理银行”建设。

    光大银行持续深化金融支撑体系,以移动化、生态化、开放化为指引,打造金融科技名品,云缴费业务就是金融科技支持金融服务的典型案例。李嘉焱告诉记者,光大银行从2008年起就深耕细作,打造便民缴费平台,经历了3年建设期、4年成长期,尤其是近2年多来的高速增长期。目前,光大云缴费直联客户已突破1000万户大关。同时,缴费服务已达17个大类220个小类,服务项目超6700项,光大云基本覆盖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缴费用户达3.2亿人,年缴费金额突破3000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光大银行。_副本.jpg.jpg

《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光大银行

    据介绍,目前,光大云缴费已成功整合了丰富多样的便民服务并输出至微信等各大网络平台、电商平台、金融同业等超过400家合作机构,基本上实现了中国主流服务平台全覆盖。

    在持续夯实水、电、气、电话费、有线电视、供暖费等基础公共缴费服务的同时,持续加速提升项目覆盖率,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大力开拓医疗、教育、交通、物业等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的行业云平台。同时,紧跟国家便民服务战略,充分发挥机构优势,在项目纵深上全面向省、市、县三级拓展。

    随着光大云生活平台规模的不断提升,“金融+生活+服务”的一体化生态圈建设已初具规模,今后客户将可以通过云生态平台获得更多的优质便民和普惠金融服务。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