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会议活动 > 正文

机构分论坛:智能经济如何助力上市公司的产业创新与升级?

2023-11-17 16:44  来源:证券日报网

7.png

    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回到会场,继续参加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升级(太原)高峰会暨2023第三届山西资本市场转型发展年会下午的活动,下午我们将在这里为您呈现三场分论坛圆桌对话,主题分别是:

    机构分论坛:智能经济如何助力上市公司的产业创新与升级?

    智能制造分论坛:中国上市公司如何在智能制造领域实现产业升级?

    新质生产力分论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在山西发展的机遇期如何?

    <机构分论坛:智能经济如何助力上市公司的产业创新与升级?>

    主持人:刘功润(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嘉宾:

    王晓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

    崔雷(中德证券产业研究部总经理)

    梁丽星(山西省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濮旭(中国金融政研会副会长)

    王晓(大同证券首席财富官)

    主持人:很高兴,我是时隔三年再次来到美丽的太原,我相信在座的企业家朋友大家都知道经历了什么。今天大家相聚一堂,熬过了这个时刻,就像整个中国的经济,总量的增长压力很大,但是我们也看到这里有很多结构性的经济增长亮点,上午很多专家做了很好的论述。所以,我们聚焦智能经济,前几年我们还在犹豫智能经济是否是一个确定性的方向,熬过三年之后大家没有任何质疑,智能经济是未来也是今天的主题的一个环节。

    今天请上了几位很有代表性的专家,包括有产业界的领军人物,共同来探讨这个话题。因为我在想这个题目本身可以有三层意思去解读,智能经济产业本身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另外智能经济对于上市公司的价值是什么,再深一个层次,智能经济要助力上市公司产业的升级,它实现的路径是什么。这三个层面的内涵,是我们要探讨的。

    首先请教王晓红教授,我看您有产业的背景,又长期在学术界做研究,我想请您来谈一谈,从您的角度宏观的政策层面,发展智能经济,我们当前的一些产业规划、政策层面,您能不能跟大家做一些介绍?谢谢!

    王晓红:谢谢主持人,我刚才觉得您提的问题都非常专业,数字经济毫无疑问是经济增长的引领者,我们讲数字贸易也是贸易创新的引领者。大家都知道数字经济有两个部分构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我们现在总的数字经济规模是41%,数字产业化就是讲的核心产业,就是你讲的智能经济的核心产业大概是占到7%,32%多是产业数字化。可以看出大的体量这一块儿是靠数字技术拉动的传统产业的增幅,这个是从宏观层面来讲。

    另外我认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组织是平台,大家都知道数字化平台。平台对产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平台可以形成数字产业生态,就是在一个数字平台上集聚了大量的制造商、服务提供商等等,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的生态。

    比如说华为这个企业,在它的产业链上具有3万家以上企业,很多小的开发商、软件公司自己是没有办法成活的,但是在这个平台上依托着华为就生长得很快。。再比如说阿里云平台上聚合了有1万多家企业,大量的开发商。我们讲数字赋能,就是依托数字化的平台,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成长壮大。

    数字平台是创新生态的构建者,一个新的技术出现以后会成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会聚合大量的开发者和服务的提供商,比如说像华为云、鲲鹏生态等等,都会聚合大量的提供商,这个平台会为这些企业,华为为生态链上的企业,比如说为全球50多家工厂开放了底层技术,这就是赋能,对制造业赋能。它对垂直行业,比如说政府、金融、能源这样的一些行业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一种赋能。另外就是在平台上,比如说5G云、鲲鹏生态,聚合了大量的开发者,为这些中小企业赋能。所以,我认为它方方面面都是推动产业发展重要的动力。

    主持人:我很认同,王教授提到智能经济本身有一个技术赋能的概念,赋能产业,我们也看到基于技术本身,平台经济是一个公共的场域,很多产业可以通过平台技术可以让它的效率提升,本身企业的运转效率可以提升。

    您谈到企业本身的供应链数字化的问题,本身内部在原来流程的管控上引入了智能化概念,除了第三方的合作,本身技术的流程、再造、数字化智能的提升,这是共同来推动前进的,谢谢王教授!

    接下来请教一下中德证券产业研究部的崔雷总,您是产业研究的背景,我们知道任何的技术要有它的价值,必须要迈出很关键的一步,就是产业化。智能经济也是一样的,我们一直在谈,包括之前我们讲数字经济,很多人担心数字经济会不会变成虚拟经济,会不会脱实向虚。现在我们越来越看到数字经济本身也是新型的产业经济、实体经济,从您的角度来看,您怎么来看待当前产业界对于智能经济的态度,怎么去拥抱智能经济,您帮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崔雷:感谢刘院长,非常好的问题。中德证券是一家合资投行,我们接触企业比较多,大股东是山西证券,小股东是德意志银行,只有300人,人数不是很多,但是过去12年以来我们服务了50家企业IPO,为400多家企业做了股债再融资和并购服务,提供的资金总额达到5000亿元。

    对于智能经济产业链,其实我们也有很多客户,有一些了解。比如说下游的科创板智源互联首批企业是我们服务的,还有北交所的海信科技,我们还做了跨境并购类的业务,主要是服务于核心元器件环节,比如说豪威等等,都是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跨境并购项目。

    从我们的理解,我觉得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享一下我们从投行产业研究的角度看到的观点:

    1、智能经济产业链首先一定不是脱实向虚,而是对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天上午讨论了很多对于未来经济怎么看的问题。GDP的增长率其实从学术界的角度来讲有常用的分析方法,就是GDP的推动力主要由三个元素构成:劳动力、资本、TFP(全要素生产率)。

    过去20年间,我们经常说人口红利,以前我们劳动力的推动力是非常强的,此外我们在中国和西方也获取了大量的海外资本。现在我们能看到一方面已经到了人口老龄化开始的拐点,劳动力推动力可能不是特别强。因为现在全球竞争的范式下,海外的资本也是会有一点点退潮,TFP就非常重要,智能经济刚好就是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力的推手。我们从宏观的视角来看,它是非常重要的。

    2、有没有这么大的力量,能够把劳动力和资本的退潮扭转过来,我们觉得还是很有希望的。大多数时候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思维是线性的,但是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指数性的,那么这样的一个不匹配会导致我们倾向于高估未来1-2年所能做出的变化,低估未来10年所能做出的变化。

    如果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13年的时候,有一个人说未来会有一个AI工具,不管它叫ChatGPT还是什么,上线五天就有100万活跃用户,上线两个月就有1亿活跃用户。大家觉得这肯定是天方夜谭,但是实际上这个事情就在2023年的年初发生了。

    当前这个世界我们往后看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对未来1、2年的技术进步可能会偏乐观,但是对未来10年的技术进步想象力不足。所以,数字经济的愿景空间我们可以更大地想象。

    3、从产业研究的角度来讲,数字经济或者说智能经济其实是非常契合我们国家的战略的。中国本身是生产大国,对于我们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导向就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里面主要做四件事,每一件都跟智能建设息息相关,这四件事是:补链、升链、建链、延链。

    补链是解决我们卡脖子的问题,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提到了帮助国内企业并购美国的标的、法国的标的、荷兰的标的,并购海外的元器件公司,本身也是帮助我们实体经济做补链的工作,我们在补链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建链是从0到1构建一条产业链出来,诞生出此前没有的产业链和生态,这个过程历史上也是发生过的,比如说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催生出了新能源储能全新的产业链,比如说移动互联网通讯技术的进步,催生出了平台经济、直播、短视频等以前我们没有想象过的产业链,智能领域随着它的技术进步,我们在很多领域都做了突破,比如说XR、AI、区块链等等,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如果技术达到了一定的地步,也一定会催生出现在没有见过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升链就是说传统产业也可以拥抱智能化,生链是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智能经济跟产业升级是息息相关的。延链利用我们既有产业链优势去向上下游做一定的拓展,这个工作因为我们有最庞大的用户基础,还有最强烈的智能知识,又有非常优质的高级知识分子或者是工程师红利,我们在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产业链里面上下游扩展的空间是非常充分的。

    整体来说,这个事情对于宏观经济非常重要,想象空间非常宽广,非常契合我们国家战略,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雷总很精辟的概述,三个维度,我要为你鼓掌,梳理得特别清晰,本来我重点要跟您再探讨一下。里面有一个东西我特别认同,你提到全要素生产力的问题。我们知道现在中国的经济到了现在有一个概念,说我们的生产要素已经面临很严重的恶化现象就是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不在了。你通过什么东西再造红利?现在很多人觉得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力,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通过智能、数字化这么一个概念,把单位人均的生产力提高,这个特别重要。我觉得未来能否在这个层面补上人口红利缺失的这部分,这可能是未来我们要跳出目前遇到的很重要的障碍。包括现在很多人在反思中国会不会跟原来的日本一样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跳出人口红利再造第二曲线,如果通过智能经济发展的方式和产业的结合,按照我们国家政策的设计,现代化产业体系造起来,未来完全可以有第二波增长的曲线出来。

    接下来问一下山西产业基金的梁丽星梁总,您是产业领域的,您谈一谈在山西目前区域里面智能经济产业转化的成果怎么样,或者是到了什么阶段,未来是什么样的路径和方向?

    梁丽星:我们是山西省产业基金公司,我们是专门做私募股权投资的,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其中有一条就是助力山西产业提质升级,省里面定的方向是中部地区高端制造的基地。什么是先进制造呢?总书记今年二十大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讲心智生产力,第一个是要有创新因素,第二就是在现在的当下数智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从数智化的角度来讲,刚才王老师讲了前两个化,第三个化是我们关注的,就是数字价值化。从我们对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从我们来投资的角度,因为我们做的私募股权投资,是长期投资,是观大事、做小事,一定要看得准。从信息革命到了数智革命,信息技术是作为一种连接工具、媒介工具,但是本身不产生价值,现在国家成立了国家数据局,同时财政部已经把数字资产入表了,专门出了相应的会计总则。也就是说从数字的角度来讲,是可以价值化、资产化的。

    既然可以价值化、资产化,对于我们所有服务的实体企业来讲,它就是一个潜在的和可挖掘、可产生、可入表的,同时可以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一块资产。这块资产怎么来挖掘、怎么来做呢?我们作为一个投资机构,昨天是我们成立六周年,我们六年来无论是从数智社会、器件、技术方案的提供商也好,第一步是数据采集,从数据采集的技术方向也好,我们一直是持续关注,同时我们大胆投资,我们也投了很多行业内很有名的公司,在不断地加深对数字社会、数字资产的理解。

    在服务山西经济方面,我们应该说是一直寻求对山西存量经济的数智提质和耦合。比如说我们服务太重集团,我们把我们投资的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第一道关口,作为一个优质企业,我们跟太重集团产生了精准对接,使太重的风机向数字化风机转变。同时我们在省内在综改区我们发现中科曙光作为算力中心,是一个数字社会基础设施的关键节点,好像高速路的休息站一样。但是在关键节点上,既然说数据高速要跑起来,要有云做数据的集材、集存,同时要有链、算法的技术企业支持。

    很巧,刚才在我上来之前,正好收到一个方案,综改区前面一直精准服务、精准对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出了一个方案,就是算力中心加云、加链的整体方案,这个对山西所有的存量资产和山西把能源优势转化成算力优势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大的助力。

    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山西整体国资是3万多亿,是存量的、传统的重资产和能源资产。但是在这3万多亿的存量的、传统的能源资产和重资产的基础上,我们加了数智的加持,我们加数智整体的要素,我们就会释放出来13万亿、30万亿的资产量。这是我们努力服务山西实体经济的一个方向,也是我认为山西的实体经济在未来,我们有信心,山西实体经济从能源转型升级的角度在数智的背景下会孜孜不倦地服务,使山西的数智资产做一个价值放大,谢谢!

    主持人:谢谢梁总,讲得特别好!您谈到能源优势怎么转化成算力优势。从这个角度切入,比如说我们讲山西是能源依赖性比较强的,如果能源再加一个维度,能源数据的价值资产能够做起来,未来可以使能源的禀赋有更加深厚的基础。

    原来中部和西部地区有天然地理资源的差异性,有一条线,很难跨越。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数字化可以把这个鸿沟打掉,完全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未来完全是可以有优势的基础。

    梁丽星:您说得很对,我解释一下什么叫能源优势转化成算力优势,山西能源是粗放型应用,怎么样精准用能?其实在数字的要素加进去以后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会使每一个点的用能精确到每一个人、每台机器、每个点。

    比如说今天的这个场合,每一个灯什么样的用能是最精准、最经济的状态,在数智要素加进去以后就会实现。首先实现集约化的目标,同时也给具体的用户带来了成本的节约,未来是非常可行的,而且是能够实现的,我们在综改区的算力中心看到的。

    主持人:这个话题我也很感兴趣,我想再说两句。我们看中国目前的概念叫东数西算,山西本身有能源的基础,可以有数字价值的底盘,这是我们自己可以产生的数据。另外我们跟东部的产业结合,可以把我们的优势放大,不单单只是局限于山西本身,我们完全可以服务于整个中国最前沿的产业,完全都可以对接过来,把我们的算力优势再放大。

    梁丽星:我们现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东部很多高耗能企业往山西引,都是先进制造的企业,引到山西来主要原因就是用能成本的节约。在这方面我一直想讲就是山西是立足山西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山西作为传统能源大省,我们的基础能源量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在能源利用方面其实从全社会集约利用的角度来讲,我们可挖掘的空间非常大。挖掘出来的空间实际上是我们能产生新的数智,这个价值量是可以入表的。我一直讲,山西现在是国有资产3万亿,但是我们通过这种挖掘可能加上山西的整体资产是要加个0,这么大的量。

    主持人:您谈到数据资产价值入表接下来再聊,请濮旭会长,我看您经常从事红色金融的研究,包括对于政治金融的人民性,我相信您会有很深的独到见解,我想请您帮我们谈一谈,比如说最近刚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开完之后,很多金融行业和产业界的人都在解读精神,您能不能帮我们简要地阐述一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如果跟山西结合,比如说我们当前的主题,您觉得有哪些比较好的能够落地的东西能够跟它结合起来,比如说五篇大文章,科创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您帮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濮旭:谢谢主持人,也谢谢大会提供这样的机会。其实关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实事求是在报纸上、文件上解读也非常详细,它是一个宏观的文件。至于对山西有没有具体的,我觉得是一个双向奔赴的问题,山西的企业家、企业领导去研究这样一个精神。实事求是地讲,它有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改革开放,这些听起来是老东西,但是实际上是一往无前,为什么说山西是文化大省,五千年文化看山西,它老说明这个政策具有连续性、可操作性。

    这一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金融强国。我们经常说中国大而不强,我觉得大有些时候是强的前提,或者大是让强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否则西方有些小国也很发达,但是小,不强。这次提的金融强国有丰富的内涵,这个内涵可能不仅仅是我们一个企业,上午有专家发言了,金融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金融是在不断地发展,不是金融在发展,实际上是金融机构在发展,全国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4000家左右,金融运营的模式在发展,金融市场在发展。

    刚才上午有同志讲了,说现在贷款已经不好贷了,但是这里不能简单用好贷、不好贷来衡量,也就是说动态观察,讲金融强国。我上次讲,我们作为中国的银行,可能不仅仅是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风险等等,更多是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要参与到国际政治和经济重塑。特别是宇宙行,一定要在将来国际重塑发挥大行作用,这才是工行的作用。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讲到中国现代化,只有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情况下,才有智能经济。上午专家讲了,钱从哪里来?不发钱共同富裕又怎么实现?这个问题表面上是一个钱的问题、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奥巴马说中国人如果都像美国人一样生活,地球承载不了,物质也满足不了。如果中国要想共同富裕,并且是有一定台阶的共同富裕,不是说中国有6亿人口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以下,这种共同富裕是低水平的。下一步共同富裕一定是要建立在世界经济、政治、金融持续重塑中,我们国家发展才更有钱,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更有钱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

    讲到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具有中国金融现代体系的建设,包括金融机构和重新构建。不仅是山西农商行,都在进行改革,有山西、浙江、河南、江苏等等,这些金融体制的构建也是让金融企业更好地服务产业革命。

    所以,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也包括监管体系的建设,很多监管都是滞后的,因为我们的金融机构接近市场,监管机构怎么能够前置,这个问题要依赖于金融体系重建。

    我们讲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升级,其实人工智能1956年就提出来了,今天不管我们是被动还是主动,都要迎接、拥抱或者生活在这个时代,不仅仅是数字经济,刚才讲了数字时代,现在智能经济,这个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很多挑战。地方企业、民营企业要拥抱这个时代,如何创新升级,我更希望和大家一起练好内功,加强管理,来拥抱这个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时代。

    我有朋友说过,一个地区经济好,上市公司很重要。江苏昆山、江阴上市公司都比较多,我们2022年全国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已经是85万亿,整个GDP是120万亿,占到了70%。这就反映着我们总量,前一段说清理僵尸企业,上市公司尽管也不少,但是和别人比我们的很少,但是我们占到了GDP的70%。所以,上市公司在一个地区的经济中,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不仅仅是上市公司,也不仅仅是财富创造的方法,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甚至是经济发展质量和内涵、价值的重要表现。

    所以,今天这里谈上市公司的创新和升级非常有意义,智能经济如何推动上市公司的发展非常有必要。我刚才讲了,我们很多时候工作就是看主动和被动,什么叫水平高,就是主动,什么叫水平低,就总是被动。我们讲创新升级,我们要系统讲就是科技、产业、金融要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创新循环。

    不是说我们当企业的董事长就是企业家,一个企业家一定是有格局、有情怀,能把一个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他才是真正的企业家。所以,智能经济我们是劳动过程智能化,进一步促进生产的社会化,会带来社会形态、社会经济机构生产关系的变化,包括企业内部,我这里希望能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很好地研究我们在新形势下怎么来实现一方面拥抱这个时代,智能经济,一方面进一步炼好企业内功,来进一步迎接拥抱智能经济,这是一场革命。

    所以,文化要素非常重要,刚才讲了山西是文化大省,怎么去从文化的角度进一步推动我们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劳动过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技术。

    主持人:您讲得高屋建瓴,还接地气,要双向奔赴,金融怎么跟我们产业结合得好,产业又得借助金融的力量。

    濮旭:企业不缺钱,如果讲到钱,我也做了一些调研,很多暴雷的企业是干部队伍建设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我们的思想跟不上时代,我们的管理出了问题,让资金链断裂,这是我们企业的重要问题。

    主持人:请王晓总,您是做财富管理的,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当前智能经济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您怎么来看,如果从财富端的角度来看怎么看智能经济在财富板块未来的价值?

    王晓:非常感谢!刚才听了各位老师讲智能经济的发展和上市公司的情况,我本身更多关注财富管理,我从这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去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相当于给金融、资本市场的使命和功能,把良性循环给循环下去。

    所以,从智能经济到上市公司产业升级的逻辑来讲,你要是助力上市公司的产业升级,那么你智能产业一定要强大,如果你不强大,怎么能助力别人?市场一般认为,智能经济可能会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中间的一个代表性的趋势,这种趋势实际上路径还是比较长的,我们知道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持续几十年的时间,智能经济虽然名词出现得很早,这几年里的情况,特别是今年出现了ChatGPT,市场迎来了一轮新的关注热点。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回归这几年资本市场对于产业的支持,资本市场的首要功能是融资端的功能,这个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看资本市场怎么样支持融资端的功能,我回溯了一下过往这些年我们传统的TMT行业,就是电子、计算机、通信、传媒行业,我们认为它是科技成长领域的板块,这些板块IPO的金额占全市场IPO金额的比例,我们统计了一下,发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情况。

    2018年之前,TMT板块的IPO金额占比应该是不到20%的,但是2018年之后这个占比就迅速上升到了30%以上。在这两年之后,去年达到了45%。这么一个比例是非常高的。同时这个情况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呈现一个加速度上涨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就说明我们在资本市场给予TMT板块这么多科技成长企业一个非常大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产业、金融这么一个循环。

    另一方面还有一组数据,这是从IPO的角度来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要主动拥抱数字经济,做产业变革升级、智能化升级,对于一些项目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也可以看一下市场的定增情况,我们看市场的定增项目,统计用于产业升级,一个是是否做智慧升级或者是做智能化改造,我们统计了一下定增项目的含智量,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

    大概在2018年之前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大概不到10%,然后到2019年、2020年到现在,上市公司定增的含质量也大幅度提升到了20%多以上。所以,这中间给我们提供了两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所有的智能经济、智能产业或者是其他的上市公司拥抱智能经济的升级改造,在2018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不管是从IPO或者是其他的定增都指向2018年前后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我们都知道2018年可能正好是发生了中美贸易战,在中美贸易战之下加剧了我们国家要下大力气解决科技攻关的决心,并且在市场的融资端也确实得到了一个很明显的体现。

    新冠疫情期间整个智能产业的占比或者说传统的上市公司主动拥抱智能的改造、升级也是在持续地提升。这么一个情况,我们也可以认为新冠疫情造成的社会情况推动了智能产业的发展,或者说整个上市公司主动拥抱智能化的改造。

    另一种情况,我们是说智能产业怎么助力上市公司的升级改造,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两方面,一方面智能产业本身的发展助力上市公司的改造,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也要主动拥抱智能化,你能想象现在的手机还是像原来的手机那样吗?必须要拥抱最新的科技、最新的技术,每年各个手机厂商都在发布它的手机,什么芯片、功耗提供多少,如果他发布的是老一套的,马上就被市场所淘汰了。所以,你一定要主动拥抱,而不是靠整个智能助力,这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主持人:王总我请教您一个问题,您刚才提了一个好的概念,资本市场看含智量,这些年来人工智能产业有很多泡沫,资本市场怎么看?当然我们也是容忍一个产业起来可能要有一个宽容、包容的空间。从资本来看怎么平衡好这里面含智量的问题,怎么让它的含金量更高?

    王晓:资本市场泡沫的问题,中国的股市趋势是让人很无语,就是这样的。年初发布了一次ChatGPT,结果国内的上市公司相关的个股翻了几倍,又一路下跌,这一块儿确实是这样的。就像主持人讲的一样,一个产业发展二级市场有一定的泡沫,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合适的,资本市场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在想,既然智能产业能够改变各行各业,并且各行各业必须拥抱智能产业,那么上市公司特别是在发审环节是不是也要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提升我们的发审,不管从监管、交易所或者是各个市场的参与主体等等,我们都能够把智能手段运用,发现更多的上市公司的乱象或者是未上市公司的乱象,把它们驱逐在外面。

    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还是可以进一步优化整个上市公司的审核环节,不要让劣币进来,要让良币驱逐掉劣币,不要让劣币进入到我们的市场里面,这样的话会促进整个上市公司在供给端的好转。

    刚才说IPO、定增,实际还是偏向于融资端,证监会说要加大投资端的改革。如果说上市公司的质量好了,投资端自然就会吸引各类投资者进入。

    主持人:谢谢王晓总!我听大家讨论的时候,因为我们提到好几个关键词,智能经济本身是技术底层,还有数据,好几位谈到了未来数据的价值,我想把总结给王晓红教授,请您谈谈未来数据的价值您觉得在整个资本市场里面会有怎样成长的空间。

    王晓红: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数字经济数据就是核心的资源,平台依托的核心资源就是数据,最后产生的东西。比如说一个平台,它可以通过数据实现供需两端精准的匹配,这个在过去我们传统的组织方式里面是完全不能实现的。

    我们通常讲传统的组织方式就是要解决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果改革,那就是供给不能适应需求。但是在平台上,平台经济是通过数据。比如说一个制造商可以在平台上,通过平台数据精准地判断市场,可以来研发、设计新的产品,可以进行融资。

    比如说我在苏州工业园看到一个电商企业,它只有四年的时间,它就是依托京东的大数据来专门为境外的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服务。有一个企业是韩国的正官庄人参,大家可能知道,如果这家企业布局至少要两年的时间,但是通过京东的大数据,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开了中国市场。

    再比如说研发,有一个企业叫山河智能,它就是利用接入阿里国际站阿里巴巴的大数据,他就发现欧洲的市场微型挖掘机非常有市场,他用了阿里数据两个月的时间就研发了这台挖掘机,而且是首款全球互联网销售。

    比如说工业设计,我接触过一个工业设计的互联网平台,过去制造商去找设计师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精准的匹配,有5万多家制造商,还有30多万海外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很快就能够供需两端实现精准的匹配,新的研发设计产品就能出来。

    数据这么重要,当然大家更需要的就是平台数据开放共享,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数据如果不经过开发是没有运营价值的,这个开发利用的过程一定是通过平台,平台要有积极性,一定要有市场化的交易机制。

    数据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跨境,我们未来所有的企业无论你是做食品还是做汽车,还是做药,全部都是数据问题,数据怎么样能够跨境流动,怎么样能够顺利跨境传输,当然我们现在正在研究这些问题。比如说自贸区要搞,要搞数据的白名单。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是全球最大的数据圈,我们有最大的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将来也会产生最大的工业互联网。这两个互联网怎么样能够形成数据接口,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主持人:谢谢晓红教授,又把这个问题往下延展了。今天时间有限,在座很多的业界代表也没有很好地展开,所以也为未来留下了更多的空间。

    我在想数据有很多价值,有对市场的价值,我们未来决策的模式会改变。因为我们的数据量可能是依托经验、案例,从传统的经验决策模式向数据分析驱动的科学模式转变,它的效率性、安全性会越来越高。

    期待整个产业不断往前迭代,整个智能市场质量再上一个台阶,今天我们这个环节就到这里,谢谢!(以上文字为现场速记,仅供参考)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