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欢
为进一步推动节水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加强科技支撑,9月26日,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禹节水”)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节水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来自中央机关、国家部委以及知名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企业代表齐聚天津,共同见证水利行业盛宴。

第三届中国节水论坛现场(刘欢/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在发表致辞时表示:“节水论坛已成为凝聚共识、产生合力的一个重要的参政议政平台。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能够深入交流,共议节水优先大计,共促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与保护,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希望通过论坛促进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各方协作,共同推动我国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实践。”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表示:“此次论坛以节水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契合时代需要,聚焦社会关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措施。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凝智聚力建言献策,特别支持深化水资源经济价值的认识,探索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来创新水资源利用方式,从而找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效率利用最大化方式的路径,激发出更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思考,共同书写我国节水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伟平在开幕式上介绍了我国节水工作成效:一是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节约用水条例》列入国务院2023年立法计划,全国28个省区市出台了省级节水法规或规章。二是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完成了1443个县城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推动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水利行业6551家机关单位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三是着力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发布《全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多部门联合构建节水大宣教工作格局。四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2022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46.5%、60.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的0.516提高到0.572,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总体达到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论坛以“节水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采取“1个主论坛+4个分论坛”的形式展开。在主论坛上,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天津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运,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彭静,大禹节水董事长王浩宇围绕主题分别发表精彩演讲。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与乡村振兴”“节水与两手发力”“节水与科技”为主题的4个分论坛上,多名全国水利和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上述主题展开交流和对话,为我国节水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论坛期间还举办了节水技术与装备展示、水务项目推荐等活动。

节水技术与装备展示(刘欢/摄)
此外,论坛还进行了天津市重大水务项目签约仪式,签订七个重大水务项目合作意向协议,涵盖供水排水、防洪除涝、节水与生态治理、灾后重建等领域。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