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行业 > 正文

德系汽车三巨头一季度业绩承压 中国市场销量均现下滑

2025-05-10 00:09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钊

    截至目前,德国汽车龙头企业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大众汽车”)、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梅赛德斯-奔驰”)相继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从财务数据来看,这三大车企的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在探寻业绩下滑原因时,三大车企均将原因指向中国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相关报告,为了扭转在中国市场销量持续下滑的局面,上述德系车企纷纷抛出本土化战略。但这一战略能否奏效,还有待市场检验。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系车企正处于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其产品仍以燃油车为主,这直接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近年来,燃油车市场规模逐年萎缩,而德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成功替代燃油车曾经占据的市场地位。以大众汽车为例,其ID系列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远未达到预期,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蔚来、腾势等中国豪华汽车品牌强势崛起,不断挤压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使得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面临愈发严峻的经营挑战。

    在华销售拖累业绩

    今年一季度,大众汽车全球交付量达213.36万辆,同比增长1.4%,不过,在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却出现了交付量同比减少7.1%的显著下滑。其中,大众汽车旗下高端品牌奥迪也未能幸免,今年一季度在华交付量同比减少7%至14.45万辆。或许正是受此影响,大众汽车一季度在营收同比增长2.8%至775.58亿欧元的背景下,营业利润却同比骤降36.9%至28.73亿欧元。

    宝马集团今年一季度全球销量也延续了增长态势,但其同样在最大单一市场中国遭遇了销量同比下滑17.2%,交付量降至15.52万辆。财务数据显示,宝马集团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减少7.8%至337.58亿欧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6.4%至21.73亿欧元,中国市场的低迷表现成为拖累其整体盈利的关键因素。

    梅赛德斯-奔驰一季度全球销量同比下降7%至52.92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10%,为15.28万辆。从财务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营收同比下滑7.4%至332.24亿欧元,净利润更是大幅缩水42.8%,仅为17.31亿欧元。梅赛德斯-奔驰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销量下降、行业价格战以及中国业务盈利贡献减弱是利润端承压的主因。

    当中国市场从增长引擎转变为盈利“掣肘”,三大德系车企不得不寻求变革,盈利结构调整与成本优化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议题。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德系车企在华市场销量承压的现状,暴露出欧洲传统汽车巨头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遭遇的深层挑战。随着中国新能源车企技术迭代加速,比亚迪、吉利、奇瑞等本土品牌凭借电动化技术突破与高性价比的产品矩阵,正快速蚕食传统合资品牌主导的入门级市场,直接冲击外资车企的基本盘用户。

    本土化战略能否奏效

    “中国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技术转型,大众汽车积极投身并推动这一进程。”在刚刚结束不久的2025上海车展上,大众汽车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凭借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大众汽车深度融入中国客户所处的数字化、智能化生态系统。依托本土市场的深厚积淀,大众汽车打造出一系列令人期待的新车型,这些车型也将强化集团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在具体行动上,大众汽车通过和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全新CMP整车平台和CEA电子电气架构并把量产车型面向中国消费者销售。此外,大众汽车还与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坚定地朝着电气化、智能化转型。与此同时,奥迪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AUDI品牌,首款车型AUDI E量产版在2025上海车展上亮相,计划于2025年量产交付。

    “中国不仅是梅赛德斯-奔驰的第二故乡,更是全球创新的核心引擎。梅赛德斯-奔驰正从‘在中国,为中国’迈向‘在中国,为全球’,以本土研发反哺全球体系。”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数据显示,近20年来,梅赛德斯-奔驰在华投资超1000亿元,北京奔驰零部件本土化率达90%,上海研发中心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枢纽。为了深度践行本土化战略,康林松提出:“梅赛德斯-奔驰与中国伙伴共同开发的L2+导航辅助驾驶系统,从启动到落地仅用12个月,软件迭代速度领先行业。未来五年,我们将推出10款以上中国专属电动车型。”

    宝马集团同样在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中国作为其核心市场的重要性始终未变。一方面,中国市场是宝马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也是宝马集团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先锋市场,宝马始终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据介绍,宝马集团将在中国市场发动强大的产品攻势。2025年将有超过10款BMW新车和多款MINI以及BMW摩托车新品在中国市场推出。2026年和2027年,宝马集团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包括新世代车型在内的20余款新车。

    “在电动智能化的产业变革中,德系车企既需应对中国本土车企的降维打击,又面临自身技术路线转型与供应链重构的双重压力,市场策略调整速度与本土化创新深度将成为破局关键。”张翔表示。

    林示认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价格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消费者购车决策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叠加自主品牌在智能化配置与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压缩了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为应对这一冲击,德系车企近半年来加速产品“焕新”节奏,并通过“一口价”策略试图稳固价格体系,但本土品牌构建的技术壁垒与成本优势,使其市场份额流失趋势仍难以逆转。未来,德系车企本土化战略能否助力其在中国市场实现“逆袭”,值得持续关注。

  • 相关资讯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