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洁
银行系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队伍正加速扩容。继5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兴业银行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名称暂定)后,5月8日,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均发布了有关出资设立AIC的公告。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加入,AIC或将成为银行参与科技金融和股权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有利于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增2家申请设立AIC
今年3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AIC。
5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AIC,近日即将陆续批复。当天,兴业银行筹建AIC获批,这也是首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AIC获批。
紧随其后,5月8日,中信银行公告称,为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持续加大对科创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拟以自有资金出资100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子公司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将以有关监管机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名称为准)。同日,招商银行也发布公告称,拟出资人民币150亿元,全资发起设立AIC。
今年3月27日,招商银行行长王良曾在2024年度业绩交流会上表示,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招商银行全资附属机构)过去在股权投资方面有较多的经验积累,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投资成效。很多客户除了贷款融资需求之外,也希望银行能够在股权投资方面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因此,对招商银行来讲,设立AIC非常有意义。
对于投资设立AIC对母行的影响,上述两家银行也均在公告中进行了说明。中信银行公告提到,此次投资是本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关键举措。该行将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此次投资的资金来源为该行自有资金;招商银行公告称,此次设立AIC符合该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有助于丰富公司综合化经营牌照,完善投商行一体化经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带动银行综合收益
资料显示,我国首批5家AIC成立于2017年,分别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国有大行全资设立。成立之初主要是为了化解金融风险,专门从事市场债转股及配套支持业务,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杠杆率较高的问题。
2020年,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陆续批准5家AIC通过其附属机构,在上海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股权投资。2024年9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相关政策,明确将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北京、天津、重庆、南京等18个大中型城市,同时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几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拟出资设立AIC,有利于银行将自身资本实力、客户资源等优势与股权投资业务结合,探索特色多元化金融服务。
中金公司银行团队研究报告认为,全国股份制银行设立AIC,除了债转股以及股权投资带来的直接项目收益之外,给银行带来的综合效益更值得关注。一方面,科技金融是银行重点发展的方向,AIC牌照为商业银行更好满足科技企业融资等金融需求提供了有效手段,是银行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另一方面,AIC牌照也能带动银行除股权投资外的其他收益,比如为科技企业提供交易结算、工资代发等服务。
对于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面临的挑战,上述研究报告提到,一是股权投资需要较强的投研能力支持,商业银行相对缺乏股权投资的经验,这对银行人才储备提出了较高要求。二是AIC股权投资风险权重较高,对银行资本消耗提出挑战。三是科技行业投小投早风险较高,但银行对不良贷款容忍度相对偏低,需探索如何设置合理的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实尽职免责、并避免利益输送。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试点范围扩大、经验积累以及更多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获批开展相关业务,未来AIC的股权直投业务规模有望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