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海能达构建全球“AI专网”版图

2025-08-22 23:43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雯珊

    见习记者 张美娜

    32年前,深圳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能达”)从对讲机代工起步,以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对讲机打破国际品牌的市场壁垒;如今,其研发的应急通信指挥系统为北京冬奥会提供全域通信保障,专网通信设备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安全、交通枢纽等关键领域发挥作用。

    海能达的崛起之路,正是中国专业通信设备“从追赶到领跑”的生动注脚:以场景需求为导向,以核心技术为支撑,国产品牌正在一个个专业领域逐渐树立起“中国标杆”。

    技术研发是生存之基

    走进海能达总部的研发实验室,映入《证券日报》记者眼帘的是布满各类监测仪表的实验墙,上面实时跳动着不同通信设备的信号强度、频段稳定性等关键数据,直观展现着实验室对通信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测试动态。这些测试设备能够模拟荒无人烟、极度干旱炎热的沙漠,人山人海、高楼林立的城市街道以及寒风凛冽的冰天雪地等多种场景,每一款海能达研发的产品都要经历重重考验,以确保产品能够在极端天气和恶劣条件下正常运作。

    “自1993年成立以来,海能达始终深耕专业无线通信领域,从专用对讲机起步,目前公司业务已构建完善产品和解决方案体系,可覆盖公共安全、应急、石油石化、电力、轨道交通、林草、智慧铁路、司法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海能达创始人、董事长陈清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技术是海能达的生存之基。将时针拨回20世纪90年代初,彼时,国内对讲机等通信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水平相对滞后,摩托罗拉等外资品牌占据了中国对讲机市场,陈清州寻找到契机成立了深圳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了摩托罗拉的代理商,这也是海能达的前身。然而陈清州并不满足于代理商的角色,为此他专门组建了研发团队,致力于对讲机的研发。

    1995年,陈清州率领研发团队顺利研发出公司首款国产对讲机C160,就此开启了民营企业自主研发对讲机的新篇章。为了打破外资品牌的市场壁垒,海能达的C160对讲机以远低于外资品牌产品的价格进行销售,也因此一度备受市场质疑,有声音认为国产对讲机存在质量不过关、偷工减料的情况。为了证实C160对讲机的质量,海能达的团队通过多轮严苛环境测试,得到了稳定且高质量的实验反馈结果,打破了市场质疑。C160对讲机凭借稳定的性能和实惠的价格为公司带来大量订单,海能达也自此以自主品牌的形象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据了解,海能达持续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年营业收入的15%,在中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地共建有8个研发中心,同时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专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全球主流通信标准组织的中坚力量,是中国专用通信数字集群标准的核心起草单位。

    海能达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司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投向主要包括窄带产品、公专融合、智能指调、应急自组网等领域,前瞻性研发投入AI专网,包括无人装备、四足机器人等行业应用,满足未来在特定场景下,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关键时刻及关键任务场景下的执行要求。

    构建全球服务网络

    作为一家自2000年初就开始布局海外业务的企业,海能达始终坚持全球化市场布局策略。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全球设有90多家分支机构,与全球数千家经销商、集成商和合作伙伴紧密协作,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3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级通信公共安全网络,构建起了一张覆盖广泛、响应迅速的全球服务网络。

    分地区来看,2025上半年,海能达的国内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历史较高水平,为11.02亿元,占其总营收的比例为48.77%,渠道业务呈现出较强的增长态势,合作伙伴、经销商持续扩充。面向海外市场,公司围绕大项目和重点区域推动项目交付落地,夯实项目资源储备。海能达2025年上半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11.5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51.23%。其中,美洲、中东、非洲、南亚整体增长较好,从签单规模来看,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实现显著增长。

    “海外业务布局方面,公司的战略重心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金砖国家持续发力,目前来看呈现出较好的增长趋势,欧洲和北美保持渠道业务深耕。”陈清州透露。

    例如,2025上半年,海能达通过创新的增强型虚拟集群技术,帮助智利穆尔琴市消防队实现高效的应急响应;凭借定制化新一代产品,再次中标泰国1500个警局的数万台执法记录仪采购项目;通过公司VSAT卫星解决方案,助力津巴布韦民航局构筑跨越地面的“空中生命线”;为巴西塞阿拉州监狱系统提供执法记录仪解决方案,为巴西联邦警察提供公专融合关键通信解决方案。

    陈清州认为,公司依托全球化的研发平台和领先的技术实力,更好地精准洞察全球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平台和产品解决方案,实现全球销售与全球研发并行前进。

    据悉,海能达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完善的研发体系,设立了深圳、哈尔滨、南京、鹤壁以及德国巴特明德、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多个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40%。同时,公司拥有多个国际领先水平的专业化实验室,涵盖射频、基带、声学、光学、交互设计、环境可靠性等领域,并重点打造了好声音、卫星通信、无线通信、人机工程等技术攻关实验室,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

    瞄准“AI专网”全力突破

    2025年,海能达在业界率先提出了“AI专网”发展理念,以技术智能化、应用场景化、安全可信化、生态开放化为方向,以“AI+行业”“AI+技术”“AI+应用”为抓手赋能“AI专网”,为客户提供全融合智能通信解决方案。

    陈清州坦言,在人工智能席卷各行各业的浪潮下,海能达早已将目光投向“AI专网”方向。专网与AI技术的结合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下,海能达已开始结合一些新的AI应用进入整体的通信解决方案,如AI指调功能模块、机器狗等。例如,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第12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海能达展示了将AI技术融入专网通信网络赋能公共安全场景应用,从传统的“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变,通过“无感盘查、圈层防控、信息识别、智能检索”等功能,实现警务资源协同,警情处置秒级响应,为一线警员、科信管理者和指挥中心提供了巨大的价值。

    同时,海能达还将AI技术融入低空通信解决方案,通过智能算法对低空飞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针对低空经济的特点,将专网通信技术与低空场景深度融合,打造了适配低空环境的专用通信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实时监控、数据传输和指令下达,确保飞行器之间、飞行器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畅通无阻,有效规避低空飞行中的碰撞风险,保障低空作业的有序进行。

    展望未来,陈清州表示,客户端对AI应用的产品兴趣度很高,未来在国内和海外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AI专网”将促进专网从通信管道转变为具备辅助决策、动态优化和全链条协同能力的智能基础设施,让专网行业迈入“人机协同”的智能新纪元,深入到专网通信的管道侧、平台侧、应用侧,为专网用户带来更加丰富智能的应用。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