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见习记者 杨洁
4月2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负责人汤兆志,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陈雨松,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负责人毛金生介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甘霖在发布会上介绍,《报告》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挑战。从国际上看,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经济发展遭遇重大冲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科技创新面临巨大阻力。从国内看,数字经济活力激发,新业态、新模式逆势蓬勃发展;自主创新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市场主体的数量稳步增长,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新的要求。
《报告》呈现了2020年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在统筹协调方面,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领导小组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明确了年度工作要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积极推进落实,部门合作更加密切,区域协同更加高效。在法治保障方面,制修订了《民法典》《刑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一步完善符合国际规则、适应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在行政执法方面,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产品,开展系列专项行动,重拳出击遏制侵权行为。在司法保护方面,打击犯罪更加严厉,检察监督更加充分,审判质效显著提升。在社会共治方面,深化行业自律,落实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强化纠纷调解,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日益形成。在宣传传播方面,聚焦重点工作,通过发布报告、典型案例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形成声势影响。
《报告》展现了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完善外商投资服务,发挥贸易平台作用,提高商事活动效率,投资贸易更加便利。二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便利企业准入,便捷产品准入,简政放权更加充分。三是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严格竞争执法,加强产权保护,执法司法更加有效。四是有效推行帮扶措施,持续提升注册、登记等审查效率,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政务服务更加全面。
《报告》阐述了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进展。主要包括:通过国际会议、论坛等形式加强多双边交流,促进理解共识;积极参与国际联合执法行动,打击跨境侵权假冒犯罪;参与制定、签署《视听表演北京条约》《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规则,全球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编辑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