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远东股份斩获线缆合同大订单 机器人等产业新需求有望带来增量市场

2025-05-09 10:28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立平

    5月7日,远东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东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在2025年4月份中标/签约合同订单总额达26.46亿元。具体来看,其中来自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智能电网线缆合同总价为1.38亿元,其他战略客户的订单则涉及多个城市的绿色建筑线缆和智能制造线缆,合同金额各不相同。

    订单的斩获有望给公司未来的业绩增添亮色。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远东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8.74亿元,同比增长1.30%,创同期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增长84.65%。

    对此,远东股份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深耕智能缆网、智能电池、智慧机场板块,合同订单的签订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电网投资加速

    2024年,全国电网工程投资完成6083亿元,同比增长15.3%。进入2025年后,我国电网投资仍保持着增长态势。国家电网1月15日发布的信息显示,2025年国家电网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全年电网投资有望首次超过6500亿元。2025年,南方电网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安排175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远东股份斩获线缆订单并非孤例。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A股多家线缆上市公司发布了中标公告。

    例如,4月9日,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缆”)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陆续收到中标通知书及相关网站中标公告,确认公司成为海陆缆项目中标人。陆缆项目方面,东方电缆成功中标中铁七局宁波轨道交通、国网上海电力、国网浙江电力宁波供电公司等电线电缆采购项目,中标金额约3.28亿元。海缆项目方面,公司中标南方电网公司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海底电缆及附件项目(包2),中标金额约8.99亿元。

    4月8日,万马股份有限公司公众号的消息显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电缆板块在电网、能源、轨交、石化、建筑总包等各行业接连斩获重大订单,涉及金额约45亿元,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

    对此,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隋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5年我国电网投资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国家政策层面,“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为电网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其次,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电网投资方向正加速向主网架强化和配电网智能化升级转型,以更好地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需求;第三,以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持续突破,为电网投资增长注入了新的动能。

    机器人、具身智能等产业有望带来增量市场

    2025年第一季度,线缆部件及其他(按照申万行业三级分类)上市公司业绩整体承压。同花顺数据显示,该板块38家上市公司中,11家上市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足1000万元,其中6家上市公司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从同比数据来看,16家上市公司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业内人士指出,线缆行业企业也在逐步转型调整。

    一方面,传统电缆制造巨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加速智能化转型,通过与科技企业合作或自主研发,积极布局智能电缆领域,占据高端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新兴科技企业凭借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切入智能电缆的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环节,推动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远东股份披露,2025年,公司将继续紧跟国家战略,聚焦智能缆网、智能电池/储能、智慧机场三大业务,积极拥抱AI与数智化浪潮,在新能源、大数据、算力、云计算、机器人、海洋经济、现代军工等领域持续发力,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左右,净利润6亿元左右,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隋东向记者介绍,人工智能、机器人及具身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电缆行业创造了新的增长机遇:第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快速扩张将催生对特种高性能电缆的旺盛需求,这类高附加值产品将成为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第二,具身智能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将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间接拉动相关电气设备的需求;第三,电缆行业亟需通过技术创新来满足新兴领域对产品性能的更高要求。

    在隋东看来,未来三类电缆企业有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具体包括:在超高压电缆和智能电缆领域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的领先企业、专注于高端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的专业化企业,以及具有全球化布局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将更有可能把握住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

(编辑 张明富)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