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丽
在近日举办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宣布HarmonyOS5(鸿蒙5)终端设备数量已突破1700万台,并正式启动“天工计划”,未来将投入10亿元资金与资源,全面支持鸿蒙AI生态创新,联合开发者共同迈进鸿蒙AI新阶段。
在业界看来,华为宣布未来将投入10亿元全面支持鸿蒙AI生态创新,是其在AI时代构建自主生态的关键落子。
“鸿蒙生态正全速进击。鸿蒙生态的快速成长,是中国科技产业协同创新的一次集体冲锋。”华为终端云服务总裁朱勇刚在大会上展示了一张不断扩张的生态图谱——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从智能家居到工业互联,鸿蒙5已经渗透到数字生活的多个角落。
鸿蒙生态快速发展
鸿蒙5自发布以来,以每月持续增长百万级终端的速度快速扩张。这1700万台终端不仅包括华为自有设备,更涵盖了大量生态合作伙伴产品。
今年以来,华为终端产品全面搭载鸿蒙5操作系统,涵盖手机、电脑、平板、手表、智慧屏等品类。鸿蒙的全场景智能体验,突破了原有技术场景,不断进化。比如,鸿蒙折叠电脑搭载鸿蒙AI,并实现应用生态融合;华为三折叠手机则带来了PC级应用和交互体验,将超级移动生产力装进口袋。
据了解,华为通过“鸿蒙智联”认证体系,也吸引了家电、汽车、办公设备等领域的众多厂商加入。这个数字代表着市场对鸿蒙系统的认可,也意味着华为自主可控的生态系统正加速成熟。
“在全球操作系统市场被安卓和iOS垄断的背景下,鸿蒙的快速成长展现了中国科技企业突破技术壁垒的决心与能力。”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部长王连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鸿蒙生态也在加速突围。
鸿蒙生态是基于开源鸿蒙共建共享的生态。华为于2020年、2021年分两次把鸿蒙操作系统的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源鸿蒙也应运而生。根据华为公布的最新数据,鸿蒙开源5年来,代码行超1.3亿,社区贡献者有9200多位,推出了1300多款软硬件产品和70多款行业发行版,覆盖金融、交通、教育、能源、航天、消费电子等领域,开源鸿蒙已成为千行万业的数字底座。
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副秘书长宋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鸿蒙生态的快速发展,对中国数字产业自主创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700万台终端是一个重要的规模门槛,意味着鸿蒙生态已经步入快速成长期。”
构筑鸿蒙AI生态基石
实际上,鸿蒙5的升级不仅是终端数量的增长,更是AI能力的全面进化。新系统实现了分布式技术的再升级,让AI能力能够在不同设备间自由流转。
“天工计划”的启动是本次大会的重头戏。此次,华为宣布以10亿元的资金与资源投入,全面用于支持鸿蒙AI生态的创新与发展。
AI智能体正成为鸿蒙生态进化的重要方向,借助“天工计划”,华为将支持开发者构建更多AI元服务、意图框架与智能体。鸿蒙AI原生和全场景互联的基因,将会带来更高阶的AI全场景体验,颠覆信息和服务获取的方式。据了解,在鸿蒙“天工计划”的助力下,华为将与合伙方共同加速孵化超过1万个AI原生的元服务、1000多种意图框架、5000多个智能体。
朱勇刚说,鸿蒙不仅通过分布式能力实现全场景互联,更从系统底层融入原生AI支持。“天工计划”将重点支持AI原生应用开发,推动鸿蒙生态向AI化、智能化演进,期待与开发者共同创建下一代AI应用生态。
在华为云MVP马超看来,鸿蒙AI不是简单叠加AI工具,而是将AI融入系统底层,让设备具备自主感知、决策与协同能力。其中,小艺智能体是AI体验的关键载体。华为推出小艺智能体开放平台,可以让开发者无需从零搭建逻辑,即可高效构建AI智能体。10亿元赋能AI生态创新,重点支持AI元服务、意图框架与智能体的开发,将加速鸿蒙AI生态繁荣。
“操作系统的竞争本质是生态的竞争。”宋嘉表示,“华为通过‘天工计划’大规模投入生态建设,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点。10亿元规模的生态扶持计划显示出华为的决心。但鸿蒙面临的挑战仍然不小,需要解决应用丰富度、开发者收益和全球市场接受度等问题。”
操作系统生态的建设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技术、资本、市场的长期投入与协同。鸿蒙正在跑出“鸿蒙速度”,加速在全球开辟第三条移动生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