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文湘 见习记者 占健宇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ESG(环境、社会与治理)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维度,上市公司ESG报告的质量与实践成效也愈发受到市场关注。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AI(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应用成为热议焦点,ESG领域亦不例外。
在此背景下,《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就中国上市公司ESG报告特点、本土实践特色、未来生态变化及AI技术的应用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企业ESG实践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A股市场看,李菁表示,当前上市公司ESG报告呈现出“快速扩容、结构分化”的鲜明特点。随着沪深交易所相关指引发布,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持续提升,覆盖行业不断拓展,头部企业报告质量已能与国际接轨。同时,A股市场对ESG信息整合度正逐步提升,越来越多企业将ESG报告与年报、社会责任报告形成联动,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体化的趋势。
在战略导向层面,企业ESG实践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无论是推进“双碳”目标,还是实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政策,企业都将ESG行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治理结构上,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亦形成了独特的ESG治理模式,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导向保持一致。
实践重点方面,企业更注重社会价值创造。除环境和治理领域常规举措外,在促进就业、保障民生、参与公益事业等社会领域投入更多精力,强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国内ESG评价体系也在构建中,兼顾国际接轨与本土特色,更贴合中国企业发展实际。
ESG生态将迎来多重变化
对于未来几年中国ESG生态的变化,李菁认为将迎来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深刻影响企业ESG实践路径。
政策层面,ESG信息披露规范性将进一步提升,制度体系更完善,从披露标准到监管执行形成更清晰的框架。随着披露要求从自愿向强制过渡范围扩大,企业合规压力持续增加,将推动市场ESG信息质量整体提升。
市场机制上,ESG要素将更深度融入资本配置过程。投资者对ESG信息关注度不断提高,将其作为投资决策重要参考,倒逼企业重视ESG管理能力提升。同时,ESG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更丰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生态协同方面,多方主体参与度将显著提升,形成政府、企业、投资者、专业服务机构等共同推动的格局。行业组织将在标准推广、经验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专业服务机构则在数据鉴证、咨询服务等领域提供更专业支持,促进生态系统高效运转。
面对这些变化,李菁建议企业强化ESG战略顶层设计,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发展战略,明确目标和路径。其次,应加强内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ESG数据收集、分析和管理机制,提升数据质量和透明度。此外,还应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积极回应市场关切,同时持续提升全员ESG意识,构建全员参与的ESG文化。
AI助力ESG报告提质
在ESG实践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成为重要驱动力,其中AI技术的应用尤为引人关注。李菁认为,AI技术为上市公司ESG报告质量提升提供强大支撑,其作用已从单纯数据处理工具升级为贯穿“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与目标”的智能支撑体系。
治理层面,AI通过构建动态合规框架强化ESG治理效能。基于对全球ESG监管规则的实时解析,自动映射企业治理架构中的合规缺口,生成董事会级别的ESG监督清单,推动治理流程精准符合监管要求。
战略层面,AI为ESG战略制定与落地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通过整合行业ESG趋势、政策导向与企业自身资源禀赋,模拟不同战略路径实施效果,量化对企业长期价值的影响,在报告中体现为“ESG与业务融合度”的深度披露。
风险管理层面,AI的情景模拟能力成为ESG风险披露的关键支撑。针对气候风险,可构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的压力测试模型,生成量化的风险敞口分析;对于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能实时监测相关舆情与数据,提前预警潜在危机,并在报告中呈现应对预案。
指标与目标层面,AI提升了ESG指标管理的精准度与透明度。通过对接企业数字化管理等系统,自动化采集核心指标数据,实时校验数据与目标的偏差,还能智能识别指标间关联性,帮助企业设定更科学的ESG目标。
李菁向记者介绍道,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安永发布了智能问答3.0版本功能,这正是AI技术与ESG深度融合的体现。“未来安永将持续探索前沿AI技术与ESG咨询场景的深度融合,加强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应用深度,以更好地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