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丽
一则公告宣布苏宁88.3亿元混改方案正式落地,激起千层浪。苏宁混改背后,昔日“老友”阿里、小米、海尔、美的、TCL均参与其中,而其后续故事将如何演绎,给市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实际上,近年来,康佳、长虹、格力等几家巨头也都开启了混改与革新之路。它们与苏宁的混改,在相同的背景和环境之下,却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今天,我们聚焦行业几家头部企业的混改与革新,探探其各自混改有何不同,是否有行业集体属性,背后凸显了怎样的变革和意义。
苏宁新战投阿里小米入局
新股东定位尚待明晰
7月5日晚,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西藏信托拟将所持公司合计数量占公司总股本16.96%的股份转让给新新零售基金二期。
转让完成后,公司将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状态。而此前,由深圳国际参与的作价148亿元收购苏宁易购23%股份的收购案也宣告终止。
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有限合伙)总规模为88.3亿元人民币,由江苏省、南京市国资牵头,为南京新兴零售发展基金、华泰资管、阿里巴巴以及海尔、美的、TCL、小米等产业投资人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组建的联合体。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苏宁在资本层面的变动,更是一次革新的契机。而苏宁的此次股权变动,也标志着苏宁这个零售业巨擘的混改正式启动。
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锡冰认为:“与众多企业混改不同的是,江苏国企等投资入股苏宁出于多重考量:苏宁是江苏区域性龙头企业,一直以来保持了良好的势头,保企业就是保就业;看好苏宁未来的市场潜力,多元化的投资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帮助苏宁度过阶段性难关,进行战略性财务投资,并解决部分历史遗留问题。”
据了解,随后,苏宁易购董事会将重组,新新零售基金有权提名2名非独立董事。
“在此时引入新投资者,与苏宁面临的流动性危机有关。引入雄厚实力国资背景的投资者,能够为其注入资金和活力,让其财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保持经济稳定。不过,新新零售基金执行人的战略定位目前还不清晰。此次苏宁引入了与其合作多年的投资人,它们以后各自在苏宁体系内发挥的作用也尚不明确,后续公司和股东方面还需进一步梳理。”易观流通行业分析师陈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电商天使投资人李成东认为:“苏宁还将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随着更多昔日合作伙伴变身为股东,品牌凝聚力更强。未来,零售与消费电子企业之间的合作、并购、入股会越来越频繁。”
“通过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苏宁将迎来新的资本、资金,进一步盘活资产。在改革信号释放的大环境下,市场引来一波混改潮。不仅仅局限在家电和零售产业,未来几年,混改将伴随着国资企业和部分地方龙头企业的发展。”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
多家巨头混改进行时
联合出击演绎更多故事
为何家电和零售巨头陆续在当下阶段推出混改?
从2015年混改“顶层设计”提出和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来,国有企业、中央企业的混改一直在稳步推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有资本注入民营企业也势在必行。
近年来,在零售家电板块,多家巨头开启了老牌企业的改革和混改转型之路。
有着国资背景的康佳,是混改较为彻底的家电巨头。三年前,康佳将全面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视为当年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到2022年,完成营收目标1000亿元”的目标。此后,康佳集团宣布战略转型,做产业投控平台,旗下的实体业务开启混改,计划五年内完成旗下80%的二级企业都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等方式,重新优化资产。
彩电、白电、手机“三旧”板块成为康佳混改的首批重点。同时康佳还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扩充了以混合所有制机制设计的6大新业务板块,参与民营投资。
如今,康佳在手机等众多板块的改革完成,并通过投资、合资等多种方式进入了芯片半导体、新材料、环保、汽车新能源等领域,还计划在未来扩展至医疗、航天等领域,其在高端制造等领域对混改机制的引入也还在持续。
老牌巨头长虹也很早就开始了转型,并历经几轮从体制、管理层到业务体系的内部变革。近年来,长虹方面透露出将进行体制改革——控股集团层面混改,控股集团拟整体上市,依据已有的多个上市公司平台对现有产业重组,退出不符合长虹发展方向的产业。
在业务体系上,长虹实施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让现有终端产品和中间产品全面进入网络连接,推动服务型制造企业内部活动全面云化,大力推进制造型服务。另外长虹还将在多元领域拓展,加快拓展新能源、环保产业,聚焦光伏应用、储能系统、循环经济等领域。长虹的混改仍给外界留下巨大想象空间。
据透露,一轮全面的骨干员工入股计划正在长虹内部提上日程。
格力的混改启动的最晚,却最引业界热议。2019年10月底,格力电器突发一则公告,宣告混改正式开启。
彼时,实际控制人为高瓴资本的珠海明骏以约417亿元从格力集团手中接下格力电器15%的股份,正式成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此后,格力电器实际控制人也由珠海市国资委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格力电器进一步引入采用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完善治理结构和提高市场化程度,开始战略转型。
在格力电器的此次混改中,高瓴资本曾与格力电器管理层约定,承诺给予管理层及核心员工不超过总股本4%的股权激励。
近日,格力电器持续推进的备受争议的员工持股计划,也被视为是格力混改的后续。如今,与家电息息相关的零售板块的巨擘——苏宁也开启了混改之路。虽然几个巨头均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混改或已在为混改酝酿,但其本质却不尽相同。
在模式上,各方就有很大不同。格力、康佳、长虹的混改主要是国企引入社会资本,“混资本”、“改机制”;苏宁本身是民企,混改过程是国资参与民企改革的过程。
不过,老牌巨头选择在近年里启动混改,也是在相似的产业背景和大环境的共同作用之下。当下,家电和零售产业面临巨大变化,给混改提供了“土壤”。
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以智能化为主要表征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加速到来,对于产品、服务、渠道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促使老牌企业转型重生;新生和跨界的对手在这个时期的冲击和挑战,也激发企业通过引资并购等方式寻找更强的资金支持和更多的空间。
“引入新的投资者有利于企业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解决自身的经营资金缓解疫情和全球原材料等增加带来的经营压力。同时,企业通过转型,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今天,过去的经营思维已经无法满足行业洗牌的需要,巨头通过引入鲶鱼,引发鲶鱼效应,由此达到马太效应的结果。”周锡冰认为。
“从家电、零售板块的现实来看,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激发行业创新热情是必要的,混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苏宁、格力、康佳、长虹等分别作为家电零售板块渠道和品牌的代表,具备行业属性,也具备示范性。”丁少将表示。
他认为:“整体来看,混改有利于盘活资本,引入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康佳、长虹的混改进程看,智慧、多元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主题,让企业对于市场变化和时代需求更为适应;另外,混改有利于企业形成产业生态的协同共进。此次苏宁的新战略投资中,实际参与者包括海尔、美的、TCL以及小米产业链企业,而它们将通过资本形成更密切的战略联盟,在未来竞争中联合出击。”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资本通过基金投资、股权直投等形式参与到民营企业改革中来,有利于加快混改。这样让企业不仅有国有企业的背景,也可以增强信用、提升资质的背书作用。同时,混改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有利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积极地与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市场参与主体进行合作也可以为下一步能够融入更多的资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