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阿里买买买一年 那些曾因其投资而股价暴涨的零售公司现在怎样了?

2018-01-31 16:43  来源:虎嗅网(北京)

    虎嗅注: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事业版图近几年扩张的很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线下零售巨头的投资或收购,比如阿里在2016年投资三江购物、2017年入股联华超市、新华都等,而这些得到阿里巴巴青睐的上市公司,也一度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较高的估值和暴涨的股价。但是就这些零售企业现在的状况来看,阿里的打造“新零售样板间”计划今年得要再加把劲了。

    阿里巴巴自2016年10月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持续投资或收购以线下零售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包括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都、高鑫零售等,这些公司的特点是低估值、盈利能力疲弱,急需有所改变。

    来自线上的“颠覆者”同样面临瓶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在过去5年里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3%,但如今线上销售额已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大约五分之一,再想维持高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当线上销售额与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趋于稳定时,阿里提出了“新零售”战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但至今,相比刚宣布投资后的股价高涨,这些被投资公司的后续财报并没有获得明显改善,于是股价又出现持续性下跌。据Wind数据,截止2018年1月29日,相比于刚宣布后的暴涨,三江购物的股价已累计下跌62%、新华都累计下跌43.6%、联华超市累计下跌28%、苏宁云商累计下跌33%(自2015年8月计算)。

    如果说2016年底至2017年,是跑马圈地的阶段,“新零售”还是一个颇为模糊的战略,并不具备立即执行的可能,投资者并未从中看到持续稳定的机会,造成急买急抛。对阿里来说,2018年需要打造几个成功的“样板间”,让想法可执行。

    缩水的市值

    三江购物是阿里第一笔投资线下商超的交易,至今已有一年多,相比其他时间更近的交易,三江购物更具代表性。目前来看,双方投后的整合并没有达到资本市场当初的高预期。阿里在2016年10月宣布“新零售”战略后一个月,便宣布入股三江购物,以21.5亿元占其32%股权。

    阿里的投资使其股价在随后的20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了310%,但至今仍未改变三江购物连续三年营收增速下滑的趋势,在2017年年报依然增速下跌7.78%(营业总收入37.77亿元)。事实上,如果截取最近三年三江购物年报的营收同比增长率,其下滑趋势在加大,2015年是-1.95%(43.57亿元),2016年是-6%(40.96亿元),2017年是-7.78%(37.77亿元)。

    对于利润指标来说,三江购物在2017年有所好转,在前三季度实现了0.95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3.83%。但2017年整个超市行业的净利润都增幅可观,永辉超市更是实现了13.92亿元,70.74%的同比增幅,相比之下三江购物净利润基数更小。截止2018年1月29日,三江购物的总市值为80.71亿元。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联华超市和新华都上。阿里于2017年5月与易果生鲜签订《股权转让合同》,阿里向易果生鲜购入联华超市18%股权,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由于港交所没有当日涨跌幅限制,复牌次日联华超市实现了24.44%的涨幅。

    在零售业,联华超市并不是很优质的标的。在香港上市的联华超市,其自2014年以来连续营收增速下滑,2017年中报依然下滑6.16%(143.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更是出了问题,联华超市自2012年中报以来,仅在2016年实现了增长,其他时间的同比增速都在下跌,2017年中报更是下滑了?263.7%,亏损0.05亿元人民币。

    若将联华超市自2012年以来的历年净利润相加,总额为亏损5.28亿元人民币。截止2018年1月29日,联华超市的总市值为31.8亿港元。

    新华都的情况比联华超市稍好。阿里于2017年9月宣布入股新华都,复牌后新华都出现了7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达113%。新华都于2016年扭亏为盈,实现了0.49亿元的净利,2015年则为亏损3.94亿元。但2017年Q3,新华都又再次陷入亏损,净亏损0.11亿元,同比下滑接近一倍。截止2018年1月29日,新华都的总市值为62.16亿元。

    新华都是福建省的连锁超市龙头企业,永辉超市亦起家于福建省,但以生鲜为特色的超市业务遍布全国,2015年8月和2017年12月京东与腾讯分别入股永辉超市。永辉超市的业绩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其2016年实现了492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82%,及12.14亿元的净利润。

    2017年Q3永辉的营收增速依然保持了20%的高增长,永辉Q3的营业收入为150亿元,相比之下,同期三江购物-6.78%(9.39亿元)、新华都2.84%(16.54亿元)、联华超市-6.16%、高鑫零售3.14%的营收增长相形见绌。截止2018年1月29日,永辉超市的总市值为1072亿元,苏宁云商的总市值为1246亿元,二者的差距在2017年内不断缩小。

    高鑫零售是继银泰百货、联华超市之后,阿里投资的第三家全国性线下零售企业。2017年11月,阿里拟投入约224亿港币,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股权。高鑫零售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卖场运营商,运营446家大卖场,旗下有欧尚和大润发两大品牌。2016年营收为1009亿元,同比增长4.27%,净利润25.71亿元。

    自此,阿里已涉足零售业态的3C家电连锁(苏宁)、百货业(银泰)、超市便利店(三江、百联、联华)、商超卖场(高鑫)。

    在阿里提出新零售战略之后,高鑫零售是真正有分量的一笔交易,此前的诸多投资标的,要么仅是区域性的,要么财务情况较差。之所以阿里在初期会投资这些标的,一位业内人士强调:“这种策略是阿里的一贯做法,先找‘后进生’入股布局,然后对其改造,这些公司的改革意愿也较强,再拿改造后的‘样板间’去吸引其他人。”

    一位阿里公司人士对《财经》记者说,“虽然阿里投资三江购物有一年多时间,但双方的很多想法还没有显现出来,2017年依然是播种期,可能在2018年Q2会有明显的结果。”

    按照以上逻辑,虽然在短期内扭转线下零售的颓势很困难,但如果能成功打造具备颠覆潜质的“新零售样板间”,让投资者看到清晰的路径,将是不错的方案。

    超前的战略急需落地

    虽然“新零售”的理念很美好,但其与线下零售商如何落地合作?具体模式是什么?依然是个“谜”。

    在阿里入股三江购物时,三江购物曾遭到上交所多次问询,问询函中的疑问包括了双方在“新零售”方面的具体合作模式和盈利模式等。

    但三江购物的回应只有寥寥数语,对具体模式绝口不提。在2016年11月三江购物与上交所的问询函往来中,上交所问:请你公司(三江购物)说明拟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构建“新零售”的具体合作模式和盈利模式,对“新零售”模式的成熟度、行业内线上线下合作案例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并就该模式相关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进行风险提示。

    三江购物的回复仅为:“新零售”的商业模式尚处在提出与探索阶段,行业内已经存在的线上线下合作案例不是“新零售”的商业模式,向“新零售”转型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一位业内人士解读说,这个回复只是在说以前的模式不是“新零售”,但至于什么是、会有什么风险,完全没说,只是让投资者注意风险,态度很“硬”。

    在上交所第二封问询函的追问中,三江购物披露了未来对“超市门店全渠道改造项目”的规划。其中,三江购物为此将投入16.74亿元,这笔钱对于三江购物来说很多,三江购物2016全年净利润仅为1亿元。

    这笔钱的73%拟来自新募集的资金,为12.21亿元,这部分全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这些改造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安装、设备投资等项目,例如信息化建设、空调和制冷系统改造和安装、超市配电系统改造和安装、超市照明系统的改造和安装、悬挂链、输送线及提升机、地推式货架、手动液压车等设备采购。

    值得注意的是,悬挂链是盒马鲜生大规模使用的“特别武器”。在盒马鲜生店内,屋顶处可以看到链条式的传送带。利用这套“悬挂链系统”,盒马可以在10分钟内,将线上下达的订单在店内拣货打包,悬挂后几十秒内快速周转至后台合单装箱,再派发至配送人员手上。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此大额的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说明阿里正在打造“新零售”的“样板间”。三江购物、新华都这些公司本身业绩不好,阿里的惯用手段是先投资这些‘后进生’,他们也更有意愿做出改变,然后再打造出可复制的成功样板,通过这个样板去激发线下零售商合作的意愿。

    当真的有一天线下零售商大规模接入阿里平台时,阿里已经通过历年双十一购物洪峰的训练,具备了足够的技术能力,这些改变将在2018年渐渐显现。

    三江购物回复上交所称,改造计划将分三年逐步实施。并对这笔“新零售”投入给出了预期回报:预计税后内部收益率19.07%,预计税后投资回收期为7年。

    另外,在线下超市与阿里的合作中,必须要剥离烟草业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烟草批发及零售被列为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而杭州阿里巴巴泽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外商投资企业法人独资企业,若引入为战略投资者,需停止从事与烟草零售有关的业务。三江购物与新华都都剥离了烟草业务,为阿里泽泰入股扫清障碍。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认为,目前阿里的线下零售业态已经包括了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等。最近入股高鑫零售后,顺势将势力延伸至大卖场,进一步完善了业态。从地理位置来看,阿里目前仍然聚焦在华东地区。三江购物和新华都分别是浙江和福建的地方性连锁超市,银泰、联华和高鑫(41%的门店在浙江、江苏、上海)的强势区域也都在华东。

    在美国,亚马逊也在积极的投资线下零售业,但亚马逊的目标更清晰,收购后的整合动作也很多。2017年6月,亚马逊宣布以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全食超市于收购完成后退市,这是亚马逊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

    亚马逊在收购完成后的第一天,便将全食超市商品的价格降低。据彭博社报道,在曼哈顿东57街的全食超市店面,有机富士苹果的价格从每磅3.49美元降至了每磅1.99美元;有机烤鸡从13.99美元降至了9.99美元,这些降价的商品均有橙色标志,上面写着“全食超市+亚马逊”。此外,亚马逊还把旗下智能音箱Echo在一些全食超市上架销售。

    亚马逊亦通过全食超市来改善自己的生鲜业务。据数据分析公司OneClickRetail数据显示,2017年最后4个月,全食超市售卖的商品推动了亚马逊生鲜(AmazonFresh)销售额增至1.35亿美元,较此前的4个月增长35%。

    “亚马逊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动作,是因为它收购了全食超市,并且令其退市了。”一位分析人士说,阿里除了在银泰百货中是第一大股东,其他几个都缺乏控制权,所以不可能像亚马逊一样对全食超市的商品售价进行干预,缺乏控制权在客观上拖慢了整合进度。

    “线下零售的限制因素很多,不会像线上那样在短期内就取得成功。”上述人士说,他认为一年时间对于阿里来说依然在布局期,如果不考虑短期收益,阿里2017年在覆盖面上的布局更加有成果,但2018年需要有投资后的整合案例。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