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贺王娟)11月26日,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图测控”)“星眼”太空感知星座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正式发布“星眼”太空感知星座计划,致力于打造“太空星眼”系统,为破解太空交通管理困局提供了创新性路径,开创太空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学术院长吴一戎,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邵宗有,星图测控董事长胡煜、总裁牛威共同发布星座。
当前太空环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外星座计划加速部署,在轨卫星数量激增,碰撞风险加剧,对太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太空态势感知作为太空安全的基础支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正处在一个太空活动空前活跃的时代。然而,日益拥挤的轨道空间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吴一戎发布会上表示,“面对空间碎片激增,碰撞风险加剧,发展自主可控的太空感知能力,不仅是维护我国太空利益的核心需求,更是践行‘航天强国’战略、参与未来太空治理的关键一环。”
此次规划的“星眼”太空感知星座由156颗卫星组成,旨在构建一个覆盖全球、响应迅速的近地轨道监测网络。基于星图测控自主研发的“洞察者”空间信息分析基础平台和太空管理服务平台——太空云,对在轨的卫星进行跟踪、定轨和编目,监测空间碎片,分析卫星轨道数据,预测碰撞风险,为卫星提供精准、高效的太空交通管理数据服务支持,有效应对日益加剧的太空交通拥堵与碎片风险,为航天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在商业价值方面,据介绍,太空感知星座正成为商业航天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核心商业价值在于构建“监测-预警-服务”的完整生态链。随着全球低轨星座规模突破万颗级,“星眼”星座通过AI驱动的太空态势感知能力,为卫星运营商提供快速碰撞预警和轨道确定,轨控支持服务,显著降低星座运营风险。
其商业化应用已延伸至三大领域,一是数据服务,提供太空交通管理订阅服务,帮助商业航天公司提供及时的太空环境监测报告;二是保险与风险评估,帮助卫星保险公司量化碰撞概率,支持保险业务合理化运营;三是发射窗口优化,为火箭发射任务提供发射弹道碰撞安全性分析,为发射任务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