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AI智能体商业化进程加速

2025-09-11 23:5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张文湘 见习记者占健宇

    近日,资本市场频频传来AI智能体应用落地的消息,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发布公告及在互动平台等渠道披露相关进展,覆盖文旅、金融、营销、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展现出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趋势。

    9月10日,新国脉数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正在自主研发AI智能体基础平台,重点布局视频观影、内容生成、出行服务、文旅消费、数字员工等多个方向。公司计划于近期推出天翼出行、企业培训师、导览机器人及AI态势感知等智能体应用,并将在影音、伴聊、伴读、伴行等垂直服务领域上持续深化研发。

    9月8日,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公众号发文称,公司近日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发布了“经营决策—产线运营”智能体,面向制造业提供智能化转型解决方案。

    广东因赛品牌营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3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多智能体系统(MAS)基座的研发并上线,整合可处理文案、图片、视频、语音的数字人等多样化AI智能体,同时研发并建成支撑AI智能体高效协作的交互机制与动态工作流中台。

    7月29日,福建顶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提问时称,公司正积极与客户合作,挖掘AI应用场景,深化各技术平台与业务条线的AI赋能。目前已在财富管理、智慧运营、资管等业务线实现金融AI智能体的项目落地。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企业的密集布局,本质上是AI智能体商业化进程加速的体现,而这背后离不开政策支持、产业协同与业务需求的共同推动。

    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委员会秘书长吴高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是核心驱动力。我国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AI智能体的商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正形成深度协同效应,推动AI智能体商业化进程加快。”

    从企业实践角度来看,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表示,业务需求已成为AI智能体应用落地的主要因素。企业通过AI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及供应链效率,尤其在智能制造、聊天机器人等场景已看到成效。未来,医疗诊断、个性化治疗、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或将迎来更广泛应用。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江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AI智能体将呈现三大发展特征:在技术层面,将通过算法模型的持续优化,重点提升自主学习与动态适应能力,强化学习等前沿技术的深化应用将显著增强复杂任务处理效能;在应用层面,将从互联网、金融、医疗等领域向农业、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全面渗透,加速形成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新格局;在商业化层面,将突破现有商业模式,涌现出更多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价值共创形态,例如通过深度数据分析提供定制化决策支持等服务模式。

    江瀚还表示,随着AI智能体逐渐深入到更多实际业务场景,其技术演进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有望为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增长动能,推动实体经济智能化转型迈向新阶段。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