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股市热评 > 正文

中国锂电产业如何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

2025-09-11 23:50  来源:证券日报 

    ■李婷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目前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已初见成效,这些创新不仅让产品向更高能量密度迈进,更打开了低空经济等新场景的应用空间。固态电池技术的突围,不仅是新能源产业升级的“关键一跃”,更是中国企业抢占全球能源技术话语权的战略窗口。

    面对固态电池技术突破的窗口期,笔者认为,中国锂电产业要咬定创新的“青山”、引领全球技术进步的“青山”绝不放松,而这还需做好三方面准备:

    其一,持续加大“精准研发”力度,构建分层创新体系,以“靶向研发”思维提升创新效率。研发不是资金的堆砌,而是推动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再到工艺落地的闭环。如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形成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独特研发创新体系。在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持续坚定投入,以保证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有望于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其二,以“专利布局”筑造护城河。在全球竞逐固态电池相关专利的背景下,国内龙头企业应尽快把在固态电池核心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与长期投入转变为严谨的知识产权布局。

    其三,持续培养和吸引高端技术人才,打造创新团队。在固态电池技术之争的背后,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正悄然升级,人才争夺持续白热化。事实上,固态电池技术涉及材料、电化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需打造精准育才、长效激励以及跨界聚才的立体化人才体系。

    在笔者看来,固态电池的技术与成本是驱动其实现产业化突破的双核心,需要相关政策与产业链上下游等多方形成合力。在技术层面,当前研发和攻关重点主要集中在界面阻抗优化、锂枝晶抑制、干法电极工艺、静压成型技术等关键材料与工艺环节,这些技术的成熟度将直接决定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应用进程。

    在全球新能源竞争进入“技术深水区”的当下,锂电企业唯有以专利筑壁垒、以人才强根基,才能不断实现技术突破。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