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乔宇
8月25日,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星宇航”)更新招股书,再度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冲刺“商业AI卫星第一股”。随着招股书的更新,国星宇航在技术研发、业务增长及行业布局方面的成果逐渐清晰,不仅展示出国星宇航迈入AI智算卫星赛道的新发展阶段,亦书写出整个计算卫星产业的强劲动力。
招股书显示,作为中国AI智算卫星研究、设计与生产的领先者,国星宇航于2018年12月发射了中国第一颗AI应用卫星,并于2024年2月发射了中国第一颗AI智算卫星。2025年5月14日,国星宇航成功发射了全国首个由12颗AI智算卫星组成的AI智算卫星星座。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以2024年收入计,国星宇航在管理卫星行业全价值链的所有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中排名第二。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此前对《证券日报》等媒体记者表示,随着航天设备产生的数据量不断增加,将数据全部送至地面再进行处理的及时性会受到影响,发展太空计算有其必要性。“谁先进入天算领域,谁就占据了优势。”
技术跃迁:从AI应用卫星迈进AI智算卫星
国星宇航在AI卫星领域的探索并非一蹴而就。
2018年12月,国星宇航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AI应用卫星。彼时,AI技术在卫星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
此后,国星宇航不断投入资源优化AI算法与卫星硬件的适配性,在卫星数据处理精度、速度等方面持续突破,为向AI智算卫星升级积累了关键技术经验。
2024年2月,国星宇航再度实现里程碑式的突破——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AI智算卫星。与此前的AI应用卫星相比,这颗卫星在算力、数据处理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据悉,该卫星搭载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星载智算系统,具备对海量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实时处理的能力,无需将全部数据传回地面即可完成关键信息提取与分析。
这一技术突破,大幅降低了数据传输成本,同时提升了数据应用的时效性,使得卫星在应急响应、实时监测等场景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提升。
2025年5月14日,国星宇航成功发射全球首个由12颗AI智算卫星组成的星座。该星座采用了公司自研的智能网联卫星平台,每颗卫星均配备先进的星间通信系统与星载智算系统,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首发星座具备5POPS的太空计算能力,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Gbps。通过星座组网,卫星之间可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协同计算,形成覆盖更广、算力更强的天基算力网络,为用户提供稳定、高效的星基算力服务。
从AI应用卫星到AI智算卫星,再到AI智算卫星星座的成功组网,国星宇航的技术跃迁背后,是公司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4582万元、5348万元、1.42亿元,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为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保障。
业绩释放:上半年收入同比增超六成
国星宇航的技术突破正在逐步转化为业绩。
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完整年度中,国星宇航分别实现收入1.77亿元,5.08亿元以及5.53亿元,2022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6.6%。
今年上半年,国星宇航实现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65.1%。强劲的收入增长一方面源于卫星及相关服务收入的大幅增加,国星宇航凭借技术实力赢得了客户订单;另一方面,随着AI智算卫星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市场需求持续释放,为公司业务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收入结构的变化同样反映出公司战略转型的成效。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国星宇航卫星及相关服务收入占比仅为29.5%,星基解决方案收入占比58.0%;到2025年上半年,卫星及相关服务收入占比跃升至50.6%,星基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为48.9%。
卫星及相关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表明国星宇航在AI智算卫星研发、制造及运营领域的技术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同时,星基解决方案收入的稳定增长,也体现了公司“卫星研发+应用服务”一体化业务模式的有效性。
从国星宇航主要客户名单来看,国星宇航的客户主要包括科技公司、政府机构、研究机构、通信服务供应商及大学。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国星宇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1.37亿元、2.85亿元、4.29亿元以及2.38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77.4%、56.1%、77.5%及98.4%。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国星宇航最大客户收入分别为0.87亿元、1.09亿元、1.73亿元以及1.2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49.2%、21.5%、31.3%及49.7%。
目前来看,国星宇航计算星座商业化进程亦持续推进。今年7月份,国星宇航举行“星算”计划首个太空计算用户交付仪式,国星宇航CEO王磊向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呈送了“太空计算01用户”证书。此前,空天院的卫星目标智能检测算法模型已率先在“星算”计划首发星座国星宇航自研AI载荷上成功完成了在轨部署与实时推理任务。
据介绍,未来“星算”计划将加速开拓太空计算生态,通过深化计算卫星研制组网与空间智能应用落地。
赛道升温: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力
为了把握产业机遇,国星宇航计划进一步提高公司卫星生产力,持续推进“星算计划”,建设由2800颗AI智算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网。利用此网络,国星宇航的目标是提供以AI卫星为基础的星基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和技术能力。目前,“星算计划”02组、03组星座的研制工作也在快速推进。按照计划,国星宇航将于2028年前发射星算计划下的首批100颗AI智算卫星,于2025年、2026年、2027年及2028年发射20颗、30颗、45颗及60颗卫星。
AI智算卫星赛道的潜力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入局。国内多家民营企业正逐步加大在AI计算卫星领域的投入,产业链的协同发力,正在推动了技术的快速迭代与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应用领域,AI智算卫星技术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吸引了众多行业客户与合作伙伴参与。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AI智算卫星生态圈有望扩容,推动卫星技术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形成从技术研发、应用落地、需求反馈到技术优化的良性循环。
从行业发展前景来看,AI智算卫星市场规模有望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卫星行业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827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266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6.3%,其中AI智算卫星相关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
在政策层面,2024年以来,商业航天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方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商业航天企业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为AI智算卫星赛道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技术层面,随着AI算法的不断优化、卫星算力的持续提升及星间通信技术的突破,AI智算卫星的应用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国星宇航作为行业先行者,凭借在技术、市场及品牌方面的优势,有望在行业快速发展中抢占更大市场份额,同时引领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广泛应用的方向发展,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崛起贡献重要力量。
(编辑 乔川川)